未来已来!国科大成为未来技术学院最早实践者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01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近日,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将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主要聚焦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凝练未来技术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学组织形式、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国际合作、汇聚各方资源和优化管理机制。

早在2016年,在时任校长丁仲礼院士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未来技术学院。按照中科院“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由中科院理化所作为牵头建设单位,联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研究所共同建设。
wt_a42302020602123630_e8632e.jpg

2016年8月31日

国科大举办未来技术学院成立大会暨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

(杨天鹏 摄)

wt_a42302020602123630_ebd637.jpg

白春礼、丁仲礼、江雷、张丽萍

共同为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揭牌

(任晖 摄)

丁仲礼院士在成立大会上介绍,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探索研发着眼于未来的、能够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乃至全球经济革命性进步的技术。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就是希望推动我国科技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支撑,加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日前,国科大校长特别助理、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胡中波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时谈到,未来技术学院的评价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再特别注重学生在学期间的实际科研产出,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更多地注意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握科技前沿发展的能力以及挑战科研极限的勇气。胡中波建议,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该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未来充满信心非常重要。
未来技术是指着眼于未来的、目前尚无法跟踪模仿的科学技术。未来技术研究旨在探索人类能够预期或未能预见到的,至今仍未被人类实现应用的,只有将来某一时期才被人类所掌握和使用的科学技术,一般具有“原创性、交叉性、颠覆性”的基本特征。
如果历史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核磁共振现象就属于“未来技术”。随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核磁共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测量模式,逐渐在医学诊断、材料检测、石油勘探等众多行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并相继获得六次诺贝尔奖。
据悉,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不是从学科的角度去布局,主要从材料领域、信息领域、能源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关键问题出发,充分考虑领域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设立研究方向。学院的导师也是在全院范围内遴选,不仅要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符合未来技术定位,而且愿意从事未来技术研究与教学、能够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

来源:ucas197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AzMDY4Mw==&mid=2650341348&idx=1&sn=9b84ba21b45442c34aa3013fd02c056b&chksm=8787a6d0b0f02fc62cc2dee5ad678e54265198e3aae17365044f29dca69b899ab90e26c8dc6c#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人才 实践 技术学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