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明星恋爱致微博瘫痪,这个“明星”的猛料,才应该刷爆我们的朋友圈!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0-16

我陪你一起走过六十年

骑车载你走过清华园

我们还是年轻时模样

——潘际銮院士和太太李世豫的爱情故事,朝朝暮暮永相濡

20171016151711_79324c.jpg

照片中的老人载着心爱的老伴,座驾虽然简陋,却掩不住灿烂的笑容,后座的老伴虽然早已白发苍苍,却因为有爱人的陪伴,带着一股少女的活泼劲儿。

真真是一对神仙眷侣啊!这位骑车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潘际銮院士,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其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早已高达千亿。

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实用型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由潘际銮担任工程顾问的。要知道核电站的建造中,密封是核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而焊接是核电站实现绝对密封、绝对可靠的关键。可以说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都浸透了潘际銮的汗水,到现在核电站要上什么新设备,都还要首先征求潘际銮的意见。

近90岁的院士载着老伴在校园骑行,旁人看来格外浪漫,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最普通的生活常态。八年前,同样的画面也曾被抓拍到,那时潘际銮已经年逾80,依旧喜欢蹬着自行车,载着老伴儿穿梭在清华校园。

张张照片,一对璧人。数年的光阴,乌黑的鬓角也逐渐浸染了时光的印记。幸好,站在旁边的那个人始终是你。

但就是这样一对珠联璧合的恋人,也曾不被人看好。时光回到65年前,1951年,两人在北京相识。那时潘际銮选修的专业,是无人问津的焊接技术。

而夫人李世豫却是北大有名的才女。那时候学焊接技术的潘际銮不被看好,大家都觉得这个北大才女嫁给他是吃了亏。

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追随他。

1955年,潘际銮从哈工大毕业回到清华,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搞科研,经常几个月不回家。

60多年来,潘际銮的每个决定,老伴都支持,两人从没拌过嘴。正是有了老伴的全力支持,潘际銮在事业上心无旁骛,专情于研究的世界里。

20171016151809_1864c4.jpg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第一条高铁、第一座自行建设的秦山核电站,潘际銮都是焊接顾问。要知道核电站的建造中,密封是核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而焊接是核电站实现绝对密封、绝对可靠的关键。可以说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都浸透了潘际銮的汗水,到现在核电站要上什么新设备,都还要首先征求潘际銮的意见。如今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也是由他开创并推广到全国的。

高铁验收时候,李世豫受邀体验。"我心里高兴死了,又很害怕,那真快,我们从来没坐过这么快的火车。当时我想一想这都是我老伴的功劳。"

提起老伴的成就,李世豫语气里满满都是自豪。那种与有荣焉的感觉,隔着屏幕也能深切感受到。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潘际銮就是闲不住,两人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上午在家吃完老伴准备的早餐;蹬着电动自行车,一阵风般飞驰十多分钟,到办公室上班,带着20多人的团队干活;傍晚6时,他又蹬着自行车回家,老伴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珍馐美馔,简朴的生活却最清欢!

而今白发同偕老 朝朝暮暮永相濡。

如今,担心老伴摔着,潘际銮再不骑车带她去学校了,而是改为手牵手。南昌大学有一条"际銮路",去年潘际銮和夫人牵手走在这条路上,也被学生拍到,直呼"这就是爱"。

在学生时代认识他,年轻时,就骑车,你前座,我后座;毕业了,还牵着,风月大,一块走;等老了,还轧马路,你左手,我右手。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对国家社会的赤子情怀

别看潘际銮院士年近九十,总说自己是一个过时的老派学者,但他却完全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更不像一个年过耄耋的老者。

比他小好几轮的同事郑军说,“潘老师还很年轻呢”。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

潘老师十分关注国家、社会大事,特别是攸关学界的事,总是仗义直言。甚至有人说,对好处不敏感的潘际銮,对于“涌”到眼前的学术界“坏事”,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得罪了不少人”。

潘际銮心牵国家社会的性格,是其来有自的,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正在负笈求学,作为一个知识青年目睹了国家民族的悲惨命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20多岁时,在炮火声中从老家九江逃难到昆明,‘知道国家要亡了的滋味’”。这位出身西南联大的老科学家,自此就把自己同国家命运“焊接”在了一起。

潘际銮院士总说自己是一个过时的老派学者,那么我们希望,像这样的老派学者能够再多一点。

今天,像他这样的国之栋梁才应该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更应该关注的明星,这样的明星才更应该是中国人灵魂的标榜!

(来源:科技社团党建)

潘际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