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煤炭地学大赛在京开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1-14

  11月5日上午,第一届煤炭地学大赛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组委会主任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峰,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大锰,国际有机岩石学会主席、煤地质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主编代世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孙升林,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周正武,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侯泉林,国家教学名师、含煤地层古生物专家曾勇,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科技部部长吴国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王家臣出席开幕式,各参赛高校与科研院所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王家臣主持。

 

20171114130002_239979.jpg

颁奖典礼现场

  开幕式上,姜耀东致欢迎辞,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大赛发展的单位和嘉宾表示感谢,向所有参赛选手及带队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近年学校围绕“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的建设目标,聚焦专业优势,以创新思维为动力,不断推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他强调,作为首届“第全国煤炭地学大赛”,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组队竞赛,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有助于高素质综合性拔尖人才的培养。他希望,作为参加第一届全国煤炭地学大赛的优秀学子,希望广大学生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增强团队精神、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创新能力。

  孙升林代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了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我国煤炭资源的可靠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他希望参赛学生能够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激发对煤炭地质的热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汇报优异成果。

 

20171114130002_2e4c2c.jpg

颁奖典礼现场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邵龙义教授致辞。他表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为地勘行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满足地勘行业发展需求,为国家提供创新性人才,是高校地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对高校地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开展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学科竞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既无任何捷径可走,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有助于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刘大锰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赛的召开,是响应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关于教育和科技工作指示的重要举措,希望所有参赛学生珍惜比赛机会,充分发挥水平,通过比赛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

  刘峰代表中国煤炭学会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大赛以促进煤炭地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发展,打造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煤系地质专业人才为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参赛学生,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煤炭科技体系的建立,为实现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71114130003_3500ca.jpg

彭苏萍院士总结陈词

  彭苏萍代表大会组委会致辞并宣布第一届全国煤炭地学大赛开幕。他在致辞中阐述了煤地质学学科的发展渊源,列举了杨起、韩德鑫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在煤地质学领域的开拓和创新。他强调,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为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具有持续性的广阔研究空间。他对青年学生提出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煤炭学子珍惜参赛机会,将所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相结合,树立创新意识,多学习、多交流,培养对煤炭地学的兴趣和情怀,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为国家能源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和参赛代表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民族楼前合影留念。

  本次大赛由中国煤炭学会与教育部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主办,以促进煤炭地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发展,打造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为目的,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煤炭地质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煤炭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s.org.cn/news/197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煤炭能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