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会“宏观保护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1-20

区别于各个保护区更多地从所处地域等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物种保护,我们应该从物种保护、全球范围去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这是为什么绿会提出“宏观保护说”。

20171121123019_b7ec09.jpg

对于麋鹿、羚牛等珍稀物种,我们都是这个立场:当它们在一个保护区数量达到一稳定的数量之后,应该适当扩大其分布范围,从而扩大有效种群;另外,通过提高分布地域、食物等多样性,从而促成长期的基因多样性,追求将来能达成的种群多样性。这样对于一物种的恢复、栖息地扩大,特别是基因、种群多样性丰富都有好处。

以麋鹿为例。一只麋鹿在一个大型种群中,如果没能成为鹿王、无法参与繁殖,那么它就是无效种群,它的基因就无法传播和延续下去。这样就为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带来局限。但如果把它引入其他地区,它就能参与繁殖,变成有效种群,它的基因就能传承下去。

随着各个不同大尺度地域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不同,物种基因的突变、变异逐渐形成,基于此形成基因多样性,从而有助于该物种未来的安全,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以麋鹿为例,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灾,在洞庭湖区一些原本在保护区内的麋鹿逃逸了,实现自然的野化。目前这些麋鹿已经在野外繁殖5代,分布范围还在继续扩大。

这种思考和工作思路,我们称之为绿会“宏观保护说”。它区别于一个个保护地的思考和方法。我们重点是跨保护区、保护地,重点放到旗舰物种的保护上,希望进一步把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的保护区丰富起来,扩大物种栖息地规模,使其基因多样性得到适度恢复。

注:跟据大风口述整理 未经作者本人核实

整理/Linda  核/绿宣  编/Ange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3745.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物种多样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