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尖科技如何精准服务民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1-07

20171129013118_69abee.jpg

  科技是冷冰冰的吗?科技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吗?每年的工博会都会用行动告诉大家,科技最终将以民生为本。前天下午开幕的201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标要求,聚焦科技创新,重点突出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培育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空间冷原子钟还是大数据观测站,抑或是基因检测技术,都与服务民生进行了精准结合。

  “高冷”钟3000万年误差1秒

  上海光机所科学家历经10年研制成功的中国第1台空间冷原子钟,作为“天宫二号”的“乘客”已经在太空翱翔了1年多的时间。空间冷原子钟在轨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太空中建立时间频率基准的能力。本届工博会上,上海光机所制作的“高冷”钟模型吸引了很多观众。

  空间冷原子钟包括物理单元、微波单元、光学单元和控制单元4个组成部分。相比于之前太空运行的最高精度300万年误差1秒的热原子钟,这只冷原子钟将时间精度提升了10倍。如果说机械表1天差不多有1秒误差,石英表10天大概有1秒误差,氢原子钟数百万年有1秒误差,那么这台冷原子钟则可以做到3000万年误差1秒。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光机所研究员瞿荣辉告诉记者,空间冷原子钟也是目前在空间运行的最高精度的原子钟。以空间冷原子钟为基础建立的空间高精度时频系统,将可以对其他卫星上的星载原子钟进行无干扰的时间信号传递和校准,使得未来基于空间冷原子钟同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更加精确、更加稳定的运行能力。

  大数据分析服务民生

  在工博会现场,大数据观测站显示屏上的医疗数据信息尤为醒目。据上海产研院大数据观测站科研人员纪婷婷介绍:“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2016年,上海响应国家号召,一直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让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直达专家。那么,推行这些政策还有哪些问题?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未来该怎样改进?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医疗大数据平台上清晰显示。同时,基于历史诊疗数据,我们可以分析疾病的空间、时间和人群分布。也就是说,什么疾病在哪些地方高发、哪些时段高发、哪些人群高发,都可以进行有效分析。这些对于公共卫生管理者和社区医生来说非常有用,能帮助他们及时了解社区慢病情况,做好资源调配、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医疗卫生行业治理、临床决策支持、医疗卫生风险预警和决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上海产研院还有质量监测领域大数据、产品安全大数据、能源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等10余个领域的大数据成果转化应用。

  生物医药重新定义生命长度

  体检时的CT项目让我们又爱又慌——清晰和高分辨的图像可以让身体上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但高剂量的辐射也让人有些恐慌。联影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时空一体PET/MR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PET/CT,在儿童疾病、血液疾病领域存在更大价值。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PET/MR集合了分子影像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儿童疾病、血液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相比传统PET与MR的简单叠加,联影产品一体化的设计实现了毫米级空间融合及亚毫秒级时间同步成像,可精准呈现全身功能代谢信息。时空一体PET/MR有业界最长的32厘米轴向覆盖视野,可以让医生看到更多,这将大大提升检查效率。联影PET/MR项目已入选国家科技部首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主推的白泽计划,将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确定肿瘤;并通过个性化诊疗方案,精确靶向目标肿瘤细胞。同时,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在肿瘤周围使免疫检查点抗体达到治疗量,联合单个或多个免疫检查点抗体共同启动免疫效应,一网打尽所有肿瘤病灶,有效提升治疗客观反应率及疾病控制率。据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专员陈洪伟介绍,目前,白泽计划已经治疗2083例患者。

  据了解,本届工博会使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2个展馆,展览规模28万平方米,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2562家展商参展,预计吸引海内外专业观众超过16万人。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4092.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大数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