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运涛研究员在《煤炭学报》刊发的论文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30

来源:中国煤炭学会官方平台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梁运涛研究员发表于《煤炭学报》2017年第6期的“激波诱导瓦斯爆炸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型”荣获2019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同时,该论文相关内容作为重要创新成果之一,荣获2019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面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等学科,成果包括学术论文、技术创新论文、学术著作和科普著作等。本次论文评选共选出技术创新论文一等奖18篇,二等奖57篇,三等奖136篇。


在此,编辑部向梁运涛研究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同时希望越来越多的煤炭科技工作者,把代表性的科技成果发表在祖国大地上。







“激波诱导瓦斯爆炸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型”创新点:1)建立了表示激波诱导矿井瓦斯爆炸反应动力学机理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可以描述激波诱导矿井瓦斯爆炸反应动力学特性的控制方程组。2)阐释了激波管内各反应组分的流动特性沿轴向距离或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3)揭示了H·,O·和OH·等自由基形成的高浓度活化中心,是促进瓦斯爆炸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梁运涛,男,19746月生,河北晋州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煤炭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井通风防灭火。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等项目4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发表论文76篇(SCI/EI收录39篇)、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2项;获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等。

研究方向

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治

主要成果

长期致力于煤矿热动力灾害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十一五”至“十三五”安全生产科技规划、能源科技与装备规划等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执笔完成了《煤矿火灾防治科技发展对策》,以及《煤炭生产技术与装备政策导向》和《煤矿安全规程》火灾防治章节的修订工作。在学术贡献及科技成果方面:创新性地研发了极性混合气体红外光谱在线分析方法与装备体系,打破国际壁垒研制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矿用低功耗红外气体智能传感器系统;在国内率先主持研发了系列车载矿山救援指挥系统、大流量制氮装置等矿山救援与防灭火专用装备,促进了行业技术水平提升。




梁运涛研究员发表于《煤炭学报》相关论文[1]梁运涛,辛全昊,王树刚,胡沛裕,蒋爽,宋双林.煤自然发火过程颗粒堆积体结构形态演化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20,45(4):1398-1405.[2]梁运涛,王树刚,蒋爽,胡沛裕,林琦,宋双林.煤炭自然发火介尺度分析:从表征体元宏观模型到孔隙微观模型[J].煤炭学报,2019,44(4):1138-1146.[3]梁运涛,王连聪,罗海珠,冯文彬.激波诱导瓦斯爆炸反应动力学计算模型[J].煤炭学报,2017,42(6):1475-1481.[4]梁运涛,宋双林,罗海珠,林琦,冯文彬,田富超.煤自然发火期计算模型及其解析解[J].煤炭学报,2015,40(9):2110-2116.[5]梁运涛,孙勇,罗海珠,汤晓君,冯文彬,王伟.基于小样本的煤层自然发火烷烃气体的光谱分析[J].煤炭学报,2015,40(2):371-376.[6]梁运涛,罗海珠.煤低温氧化自热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6):956-959.[7]梁运涛,张腾飞,王树刚,孙金鹏.采空区孔隙率非均质模型及其流场分布模拟[J].煤炭学报,2009,34(09):1203-1207.[8]LIANG Yuntao,JIA Baoshan,CHEN Jing.Bifur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and analysis of critical state of gaseous reaction in a packed bed[J].Journal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14(2):244-247.[9]梁运涛,罗海珠.中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与趋势[J].煤炭学报,2008(2):126-130.[10]梁运涛,罗海珠.不同粒度松散煤体的氧扩散特性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3(5):470-472.编辑整理:郭晓炜审       核常琛

来源:ccs19621962 中国煤炭学会官方平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QyOTM3Nw==&mid=2649996527&idx=3&sn=ed80d010163a8cf686917c84e18bfad0&chksm=871966c1b06eefd7f5093c68ae99616847ae6a13fd21ea5c21d2b41f3b4445af9d20854fee6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煤炭 研究员 煤炭能源 煤炭学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