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骏院士:要像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样办一批国际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3-31

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期刊发展到现在,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既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也具备办一流学术杂志的能力。

以化学科学研究为例,近些年原始创新成果不断产生,论文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很多领域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国外著名期刊开始大量邀请国内的科学家做国外科技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等,国际上大的出版集团以及和化学相关的出版社也纷纷到国内来做宣传,举办各种论坛,这一方面促进了学术交流,同时也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家的大量稿源。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也在提醒我们,增加了我们做好中国学术期刊的紧迫性。我们要确立我们的大国地位,就要有更多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期刊和交流平台,这样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也有利于中国的学术成果公开和在论文发表上能被公平、公正地对待。这是科技期刊出版界的责任,也是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因此我们要像建世界一流大学那样办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在党中央领导下,教育部开展的“双一流”建设,是要在全国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们办期刊也是一样,要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的、权威的期刊,不是要一个两个,而是要有一批。要用世界一流期刊更好地服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创新能力建设。

办一流期刊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自信

我们中国有好期刊,也有世界一流的期刊,例如,我们《中国科学·化学》就不错。不过,当下公认的一流期刊的标准是什么?看影响因子高低的比较多,发表文章的水平大多也看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是多少。我们能不能稳步发展,不单纯追求影响因子,专注在提高期刊质量上下功夫?这需要自信,需要观念的转变和我们评价体系、政策导向的转变。现在的研究过程中,评估太多,人才帽子太多,而对其评价大部分是看文章,看文章发表在哪个杂志上。这种评价方式必须要转变,不是不看文章和杂志,但是不能过头,更要看到底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发表在什么杂志上。我们要有自信心,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在中国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前期科协支持的“科技期刊提升计划”就有很好的效果。要鼓励科学家在中国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论文。这需要多部门联动,在科研成果评价中改革和改进。中央刚刚出台了关于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改革的意见,希望尽快看到实效。

政府要支持期刊发展,重视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

办好科技期刊,政府要予以鼓励和经费支持。对办得好的杂志更要有经常性支持,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同时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辑部既要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工作目标要求,也要有国际水平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杂志才能办好。编辑和出版人员多是有能力、有水平、有责任心和敬业的,尤其很多年轻人,要给他们以适当的激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积极推动平台和期刊出版集团做大做强

现在我们很多杂志,都是用国外出版集团的平台,是借船出海,这在一定时期内是必要的,因为这些老牌平台规模大,宣传力度大,影响力大,运营也成熟,不借人家的平台,我们就不容易出海。但是用人家的平台,版权有时就要归人家所有或部分所有,产生了知识产权问题。所以,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有影响的和杂志愿意使用的出版平台。同时,国内5020余种自然科学杂志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太分散了,水平也相差得非常大。能不能把相近的杂志统起来,做几个大的出版集团,有竞争力,也兼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据统计我国现在的英文科技期刊仅有300余种,而入选“SCI”的期刊仅有约180种,约占全球该类期刊的2%,远远不能满足作为科技论文发表载体的需要,我们还要创建新的期刊。新的期刊要有新的起点,不能重复现有期刊的模式,要综合考虑知识产权问题和学术质量以及运营问题。当然,很多问题的解决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各方共同努力,开拓进取,就一定会迎来中国科技期刊的大发展。

专家:万立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主编

编辑:冷珊珊   责编:李雪

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科界小助手联系。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万立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