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中国大学校长不能只看经费和论文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4-04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jpg

图灵奖素来被称作计算机科学的诺贝尔奖。在图灵奖得主这个级别的大咖中,像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这样倾注大量精力在本科生教学上的,并不多见。更何况,现年79岁的霍普克罗夫特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熟悉的“老神仙”,在中国已经培育过四位数的“桃李”。

“我参与中国教育已有十年历史,教授过超过千名学生。但是过去我通常只是跟个别高校建立联系,参与他们自己的项目。中国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学生数太多,我一直觉得点对点合作难以形成规模化。”4月3日,霍普克罗夫特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高校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上对媒体表示。

该培养计划由教育部指导,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2018年计划培养100名人工智能教师和300名学生,未来五年计划培训顶尖高校至少500位教师、5000位学生。

正因为此前有过“杯水车薪”的感觉,霍普克罗夫特听到这个计划后,毫不犹豫地决定加入指导。同他一起担任导师的,还有神经网络之父Geoffrey Hinton、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北京大学王立威教授等著名人工智能专家。

人工智能不是真正的智能

“经常有人问我,人工智能是真正的智能吗?我的回答斩钉截铁:不!”霍普克罗夫特如此看待人工智能。

霍普克罗夫特的研究集中于计算理论方面,他提出了一种“最坏情况渐近分析法”(Worst-case asymptotic analysis of algorithm),成为衡量算法效率和优劣的数学准则。此外,霍普克罗夫特解决了图论算法中的一些难题,比如提出了“深度优先搜索算法”(depth-first search algorithm),大大提高了图片搜索的效率,被推广到信息检索、国际象棋比赛、专家系统中的冲突消解策略等方面。

1986年,因在算法及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中所取得的决定性成果,霍普克罗夫特获得图灵奖。

在谈话中,霍普克罗夫特明显更喜欢使用“自动化”、“计算科学”这一类字眼,而非“智能”。尽管近年来,在人工神经网络上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取得了多项突破,他认为深度学习的那种网络和脑科学毫无关系。“脑科学最近在美国也倍受关注,人类刚出生的那两年是教育的关键时期,那时候大脑中的神经元已经成形,但彼此之间未建立联系,处于离散状态。”

而深度学习所做的不过是高维度的特征识别。他举例道,现在计算机能通过外形特征识别一辆自行车的图片,但它其实并不理解自行车的本质。如果是一个人类,他会去探索自行车的结构都有什么作用,了解它的功能。“一张照片里的自行车当然不是真正的自行车,根本不能骑,但你拿给计算机看,它就会说这是自行车。”霍普克罗夫特说道。

未来只有25%的人需要工作

尽管霍普克罗夫特不认为人工智能是真正的智能,但他也强调自动化趋势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

霍普克罗夫特认为,人类从采集、捕猎到农业革命花了数千年,工业革命进行了数百年,眼下这一轮信息革命速度更快,无论个人、机构乃至国家,可能都无法全然理解这一波冲击。

霍普克罗夫特半开玩笑地说道,他其实并不特别习惯苹果手机,他的小孙女可比他用得熟练多了。

冲击首先发生在就业层面。“在美国,有些人经常说工作被中国抢走了,其实并非如此。很多工作在逐步实现自动化,有些岗位一去不复返了。”他说道。现在汽车制造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未来,一些白领,或者说智能型的岗位也会被取代。

霍普克罗夫特预期,未来可能只有25%的人需要劳动,国家甚至需要设置一种人均基本收入制度来保障无业人口。但在经济保障之外,这些“无所事事”的人也有文化活动、旅游娱乐等需求。

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值得这一代人类和下一代思考。但就眼下来看,霍普克罗夫特认为教育依旧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

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在2018年就业市场上,人工智能方向的应届硕博毕业生,最高年薪可达50万至70万元。另一方面,中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稀缺。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27年间一共评选出208位院士中,中国籍仅占4席。

2018年3月,南京大学宣布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引发媒体关注。霍普克罗夫特认为,中国高校和企业界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反应,相对于美国确有一些滞后。

他介绍道,大约在10年前,几乎所有美国高校的计算机学院都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高校也会尽量给予计算机学科资源,希望他们尽快提升学生的质量,顺应工业界的需求。

但美国仍在面临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问题。霍普克罗夫特说道,目前美国高校毕业生中,计算机专业的大约只占10%,企业几乎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有些美国企业甚至在中国、印度等国家设置研发中心,在当地市场进行千人级的招聘。

霍普克罗夫特说:“中国部分高校开始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科系,我绝对认同这是非常重要而且正确的举措,但接下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能有足够好的老师来教学。”

中国大学校长太关注量化指标

借由此次指导培训中国顶尖高校的人工智能教师的机会,霍普克罗夫特还希望今后能更深入地参与中国整体的教育体制改变。

2011年初,受到外国专家局的邀请,霍普克罗夫特来到中国,开始帮助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计算机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2017年11月,霍普克罗夫特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感觉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高校教育的量上,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巨大的提升。而在高校教育的质上,他预期五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霍普克罗夫特期待中国高校教育能对标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其中一个关键点,是教育评估体系的改变,即让大学校长们更关注整体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

要深度探索中国计算机学科建设乃至高校教育本身,文化差异是绕不开的问题。霍普克罗夫特坦言,他花了很久,才慢慢摸到一些门道:中国高校似乎倾向于信任一些客观的量化指标,比如科研经费、论文发表数。但他觉得,教育本身及其复杂,很难用客观指标进行衡量。

此前在公开场合,霍普克罗夫特也多次谈及大学校长在教育质量中的“要害”:“中国的大学校长更喜欢为自己的下一任工作早作打算。从增加研究经费或者是发表论文的角度来评价,他们干得都不错。但事实上这与大学的使命——培育下一代人才并无关系。”

霍普克罗夫特透露,就在前一天,他和来自C9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45名教授共同探讨设计一种新的评价机制,预计今年秋学期起在5个院系试点。如果顺利,明年春学期将推广到50所大学左右。

除了机制本身带来的改变之外,霍普克罗夫特更希望借此传递给校长们新的理念。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