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栋院士:明确一流期刊定位 顺势借力谋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4-11

编者按:

近日,中国科协召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主编座谈会,共同探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点、难点问题。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主编,《纳米研究》联合主李亚栋院士等专家作为特邀专家做了精彩发言,现摘录其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什么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的认识跟大家基本相同,那就是真正发表科技前沿热点和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期刊,对于科学家来说每期必看的期刊。我们有许多种SCI期刊,是不是都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涉及到对一流成果的界定。

什么是一流科技成果?并不是依据文章发表在哪儿,引用多少次。一流科技成果,对基础研究而言,有重要的科学发现,解决了科学难题,提高了人类认知水平。对应用研究或者应用基础研究而言,取得了发明和创造,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当然也是一流科技成果。

没有发表一流的科技成果,谈不上一流期刊。

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自从意识到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以来,我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期刊建设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日本、韩国等邻国,我们要对国内期刊的发展有信心。同时,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戒骄戒躁。

国际顶级的期刊有几百年的办刊经验,我们发展的时间还短,弯道超车当然很好,但首先还要尊重规律,要学习他国先进的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提高、怎么进步的。包括国际公认的标准,如果中国的《国家科学评论》影响因子达到30了,不用去动员,自然有好成果投过来。如果《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科学化学》《中国科学材料》影响因子都达到了10以上,也不需要担心了。我们有这么庞大的基础,这么多科学家,不用过于着急。希望科协继续有选择地支持有可能突破的领域,继续支持有希望的期刊,让它们更上一层楼。 

明确定位,顺势借力谋发展

如何有效推动我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除了科协、各单位和科学家的支持外,还要培育造血功能,提升我们的期刊。包括科学院也好,工程院也好,可以要求必须有一篇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只要符合一流期刊那两条标准,没问题。如果都不符合,拿不出来,大家还是发在国外杂志上,我们还是要支持顶尖优秀的工作在有更大影响的期刊上发表。

我们不能关着门自己玩,那就不是弯道超车,是让出车道让人家超。我们还是应该根据国际发展的大势,顺势借力发展,应该明确自己目前的定位。科学不是别的,不像造工程,投了钱很快就建成了,我们还需要有一段时间。

鼓励期刊联合,重视科学传播能力建设

与欧美著名的期刊杂志社相比,中国亟需组建出版集团,把一些不错的期刊并到集团里。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到这个问题,应该鼓励期刊联合。另外,要重视科学传播的作用。我经常查看学术帮、科学杂志、材料人、纳米人、X-MOL资讯、研之成理等公众号的信息,这些公众号多是有识的媒体人和科学家发起的,把中国科学家甚至国际上最近一两周内出来的工作及时传递出来,非常重要。

上个世纪初,欧洲处于科学中心地位时,美国也是这样,创办CA,把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章搜集起来以英文摘要资料收集,有力地加速了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中国也应该这样做,通过大数据、媒体、电子期刊等方式,推动科学传播,这是我们的机会。希望科协能够给这些公众号一点支持。

作者:李亚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版)》主编,《纳米研究》联合主

责编:李雪

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科界小助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