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学科发展报告(基础农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4-13

23.png

经过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和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围绕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耕作与栽培等学科的重点领域,国内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团结协作和联合攻关,在产地环境质量控制与修复、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业气象与减灾、设施栽培农业、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食物营养与功能、农产品贮藏与保鲜、作物栽培与生理以及作物生态与耕作等学科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突破了农业固碳减排机理、农业气象灾害成灾机理、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理及防控基础、农产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等重大理论与方法,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显著提升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制约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重大瓶颈问题,攻克了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关键技术、智能植物工厂能效提升与营养品质调控关键技术、农产品加工快速无损检测技术、营养功能成分分析检验技术、作物肥水高效生理与技术等一批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高技术产业开发带动性强、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及配套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面向“三农”建设主战场,针对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集成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与防控、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等一批科学意义重大、行业影响深远、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技术体系,引领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大幅度提升我国基础农业学科科技的创新水平,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强力的技术保障。

农学学科(基础农学)重大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

成果(1):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图集

所属团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创新团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创新团队

23-1.png

在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的支持下,开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利用 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农业气候资源统一的规范标准,整合农业气候资源数据,规范农业气候资源指标生成方法,完成了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集的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精选1000余图幅,编辑出版 了《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图集》四卷(包括综合卷、光温资源卷、作物水分资源卷和农业气象灾害卷),以及《中国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图集》一卷。该系列图集系统反映了气候 变化引起的农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生育期和 各作物生育期气候资源变化的特征,并首次 编制了作物水分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卷,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优化农业布局、加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我国农业气象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成果(2):智能植物工厂能效提升与营养品质调控关键技术

所属团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

23-2.png

智能植物工厂能效提升与营养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植物“光配方”思想,发明了多光质组合 (R/G/B/FR) 植物LED节能光源、基于室外冷源与空调协同调温的植物工厂节能环境控制技术及配套装备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植物工厂智能化管控技术,实现对植物工厂温度、湿度、CO2 浓度以及营养液EC、pH、DO等要素的在线检测、远端访问、程序更新及其基于网络的远程智能化管控。项目成果已在北京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系统的 200 多个园区和农业企事业单位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并获得 2016 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成果(3):马铃薯中式主食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成果研发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马铃薯耐干旱、瘠薄、低温,可广泛种植、长期储存,与小麦、水稻、玉米相比营养当量最高,是最理想的主食食材,但因其不含面筋蛋白、成型性、延展性、成膜性、持气性差,手工难以制作成适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的主食产品,一致未成为我国人民的主食。成果突破了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专用原料评价、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生产线集成与重大产品创制等世界性技术,揭示了马铃薯中式主食“类面筋”结构形成机制,创建马铃薯中式主食原料评价方法,创制了六大类 300 余种新产品,实现了工业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近三年在九省七市百家企业生产20余万吨,为社会创造新增经济效益愈10亿元,引领了马铃薯中式主食产业发展。成果申请专利 140 余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3件,制定行业标准5项,出版学术著作、科普图书、影视专题片各1部,发表论文16篇,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杰出创新奖各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十大科技创新推广成果1项,作为农业领域标志性成果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砥砺奋进五年大型成就展”。

23-3.png

23-4.png

23-5.png

23-6.png

23-7.png


来源:中国农学会

马铃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