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徐晓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出席工信智库联盟成立大会暨工信智库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6-15

       2018年6月1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举办的工信智库联盟成立大会暨工信智库论坛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罗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利华作为联盟顾问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梁志锋作大会致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主持会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求,推动实施《关于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整合凝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智库资源,提高智库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会上宣布正式组建工信智库联盟。联盟是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研究机构和高校智库为主体,吸引地方工信主管部门智库、其他高校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学会协会智库等参与的开放型、公益型、服务型合作平台。联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共10家单位联合发起,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智库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政策法规司)指导下开展工作。目前,联盟在全国共有93家成员单位。经推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龙腾、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史文军、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腾讯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勇、三一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贺东东担任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会议同期举办了以“智能时代的产业转型”为主题的工信智库论坛。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应邀参加并作《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主题报告。

       报告深入分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及驱动因素,一是人机物互联互通成趋势,数据量呈现;二是数据处理技术加速演进,运算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三是深度学习研究成果卓著,带动算法模型持续优化;四是资本与技术深度耦合,助推行业应用快速兴起。
       报告总结归纳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在基础层,在智能芯片和算法模型方面已推动展开相关研发工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品体系,有望在未来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在技术层,已研发人脸检测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产品,并围绕语音交互、语义理解、文本识别等关键技术打造解决方案;在应用层,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对各行业及领域进行持续渗透,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体系。
       报告综合研判了智能化是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换道超车”提供重大历史机遇,机器人将发展成为具备不同程度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智能装置,以自主反馈和决策的方式,广泛参与、协助和服务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治理。在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运用传感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具备触觉和简单的视觉系统,依托人机协作及多模态、网络化交互等技术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引导完成定位、检测、识别等更为复杂的工作,应用于人力难以满足要求的工作场合;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以围绕应用场景呈现和完成标准化功能为导向,家用服务机器人重点应用移动定位技术和智能交互技术,医疗服务机器人重点攻克介入感知建模、微纳技术和生肌电一体化技术,公共服务机器人重点运用智能感知认知技术、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智能特种机器人领域,运用仿生材料结构、复杂环境动力学控制、微纳系统等前沿技术,替代人类完成高危环境和特种工况作业。
       报告提出智能机器人日渐形成产业增长新动能。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来临,在多学科领域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作用下,智能机器人不断衍生进化出复杂功能和新型功用,应用领域持续拓宽,设计风格逐渐丰富,更多创意新颖、体积小巧、交互友好、性价比较高的新式产品不断出现,激发了多元化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形成机器人产业增长新动能。

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ie-info.org.cn/index/xhdt/2018615/1529045181182_1.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