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沃土,切忌过度“施肥”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6-20

配图.jpg

蓄养地力,是先农在漫长耕种岁月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所谓“息者欲劳,劳者欲息”,只有用养结合,精耕细作,才能让庄稼茁壮成长。而过度施肥,压榨地力,只能获得一时丰收。

培育创新的沃土也需要浇水施肥,这种“肥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不可否认,科研工作者也是凡人,需要金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生活,获得的成绩也需要社会尊重与认同,这是应有之义。但一切向钱看、唯头衔论,最终损害的还是创新这块宝贵的土壤。

当前科技界普遍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把刊发论文、多出成果作为目标,重跟踪不重原创,这些都违背了科学精神。

由于评价体系过于单一,造成了科研人员一门心思研究如何获得头衔,脚踏实地工作成了“吃亏”,拿补助、赚奖金的科研“候鸟”让人艳羡,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求真务实、坚守奉献,这些都是值得一生遵守的信条。一项真正科研成果的问世,免不了要坐冷板凳、吃冷饭,需要长期攻关,才能有所作为。只顾在金钱、头衔上走捷径,其实是在科学上走了弯路。

如果一味追求头衔,也容易催生学术不端行为。核心期刊只有那么几本,重要成果又非唾手可得。但评职称、晋头衔的门槛就摆在那里,论文数目不够,SCI影响因子上不去,难免有些人会动起歪脑筋,带坏学术风气。

其实,烧钱大战也好,唯头衔论也罢,政府、学校快速出成果,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却忽视了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基础研究属于发明创造,行政规划不出来。”

毫无疑问,科研人员应该过上有尊严、有地位的生活,但与金钱相比,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果,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世界,推动国家发展,这种成就感不是金钱能够比拟的。

要想让创新这块沃土活力十足,想要取得科研成果,科研人员必须沉下心来追求真理。这就需要宽松的科研环境,需要浓郁的科研氛围,需要厚重的科学积淀。真正让科研人员从繁冗的行政事务、审批材料中摆脱出来,全身心、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这才是创新这块沃土长出庄稼、收获粮食所需要的阳光和雨露。

来源:科技日报

科研人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