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发出“变色龙材料”:可模仿生物的颜色变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6-29

ddddd.jpg

▲图a为11种规格的球形胶体晶体。它们分别由11种不同粒径(200~300 nm)的硅粉和0.20 wt%的炭黑(CB)等组成。图b为用球形胶体晶体勾勒的象鼻虫,象鼻虫四周用不含CB的球形胶体晶体勾勒,并可随背景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在日本的名古屋,很多生物(如变色龙、青蛙和章鱼等)都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虽然科学家们在解剖学、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此进行了一定研究,但要充分认识这种现象,并使其具有应用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科学家们在仿生变色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期刊《small》6月27日出版的论文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分子设计与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含有染料和晶体的材料(“变色龙材料”)。该材料可以根据其背景色和可见光/紫外光条件而改变颜色和图案。研究人员的设计灵感源于对某些蛙类皮肤的研究发现——在它们的皮肤中,具有不同性质的各种层细胞组合在一起,可以使颜色发生显著变化。

变色龙材料的每种组分对其变色性能都有重要作用。首先,染料为材料外观提供了固有颜色,并可以通过改变染料混合比例对其进行调整。这些染料也包括材料中的光致变色染料。其次,球形晶体主要通过自身的微观结构(可直接干扰光线)影响材料的变色性能。最后,黑色颜料和不同背景色对变色系统显示的其他部分颜色起作用。论文通信作者武冈幸和(Yukikazu Takeoka)说:“我们研究了变色系统中不同组分对变色性能的影响,例如改变晶体尺寸或光源条件、转换背景色等。最终发现,这些变化会导致材料显示不同颜色。正如很多生物应对环境因素改变时的颜色变化一样。”论文第一作者酒井三木(Miki Sakai)补充说:“变色性能研究进入了一个令人激动的阶段。我们已经逐渐能将仿生变色机制应用于人工设备。在将来,如果人工变色材料可以媲美甚至超越生物变色能力,那么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三水 编辑:程建兰 

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6/180627075611.htm


名古屋大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