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枞鹏:造一座梦想的“天宫”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9-13

2016 年9 月15 日,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由朱枞鹏担任总设计师的天宫二号,担负着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完成两名航天员进行30天中期驻留、与货运飞船交会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开展维修性技术试验及舱内其他实验项目以及搭载14个科学实验开展空间技术应用等4项主要任务。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即将迈入空间站时代。

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战略现正处于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才能相继进入太空。天宫二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意义十分重大。

为了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朱枞鹏已经奋斗了25年。1993 年,30 岁的他从哈工大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为我国第三代航天人,先后参与了“ 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船的设计研制任务。

2012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重大调整,决定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合并研制发射,朱枞鹏被委以重任,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负责“天宫二号”总体设计实施。

5年后,天宫二号顺利升空,朱枞鹏在央视的《开讲啦》栏目中讲述了他们在研制天宫二号中的一些细节,个中辛劳可见一斑。

航天行业的质量文化叫“零缺陷”。“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必须要有这个承诺——‘零缺陷’。”火箭发射到太空以后,如果要出了问题,出了故障,后果就非常严重。据介绍,国内外这方面出的事故非常多,甚至有航天员的伤亡。航天器非常娇气,一个微小的多余物,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据朱枞鹏回忆,在真空热试验时,团队做补加压气机抽气试验,抽气是要把出口的压力按要求达到二十三兆帕。但实际上做试验时,压力到十兆帕就上不去了,导致试验无法进行。把压气机拆下来检查后,他们发现罪魁祸首是内部一个排气阀上有个0.1毫米的小颗粒,它造成单向阀的密封效果下降。这个颗粒物细微到必须要拿放大镜才能看到。“我们怎么办?发现了一个多余物,是不是就没有别的多余物了?”大家后来认为这没法下结论。因为把多余物清除以后,压气机就正常了,但不代表管路里没有其它的多余物,后来朱枞鹏他们就想办法把这个管路一段一段地拆,拿洁净的高压气体进去吹,拆一段吹一段,拆一段吹一段,就采用这种办法,就是为了排除这个多余物。当时正值春节,很多员工春节都没过好。“吹完了以后,没有发现新的多余物了,这样我们心里才放心了。”后来排查原因时,他们发现这个多余物是压气机在地面测试的过程中,控制不小心把外部的这个多余物给它引进去了,随着气流的流动,多余物就带到单向阀阀芯上面了。

朱枞鹏总结,通过这个事例也看出,就是有一个人工作稍微不小心的话,不细致,它带来的影响就非常大。万幸的是,这个问题在地面就发现了。设想一下,如果这个多余物没有随着气流跑到阀芯上面,这次试验不会出现故障,压气机还是会正常工作,但这个隐患可能就会带到天宫二号上面去,在2017年和货运飞船交会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的时候,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暴露出来。“大家设想一下,就是由于一个0.1毫米的多余物,如果造成我们补加任务没有完成好,这个后果就比较严重。”回忆起来,朱枞鹏依然心有余悸。

“现在就倡导十五个字:做事有依据,做事按依据,还有做事留记录。”朱枞鹏解释,做事有依据就是说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正式的输入,经过批准的,不能说随便就打个电话,问一下谁谁谁,这个事情怎么干?然后那边就说,行,这么干。“这不行,所以我们要强调做事有依据。”第二个就是做事按依据。做任何事情不能靠自己来想象,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如果对依据有意见,可以,但需要大家一块讨论,经过分析验证,确实要改,那么马上就把这个依据改掉。第三个就是做事留记录。“现在有些年轻人,他脑子非常好使,但是不太爱动笔,就是做完事情以后觉得这事做完了,行了,可以了,然后就走了。”但朱枞鹏指出,时间一长,记忆会出错,特别是出了问题以后,无法溯源,查不到这件事情错在哪,错在哪个环节上。“你要保证质量,就是零缺陷,做事必须首先要求就比较严,严和不严,对你工作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你可能要付出的这个劳动,可能要更艰辛一点,要确保它成功,确保航天员安全。”朱枞鹏说。

3db83e.png

随着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并顺利与神州十一号、天舟一号完成对接,以及宇航员完成中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朱枞鹏依然在为此继续奋斗。

在回答记者关于“回顾20多年的载人航天工作经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朱枞鹏说:“我刚参加工作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才刚刚立项,甚至连飞船开几个舱门都还在论证。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时,我负责飞行程序设计,当时我生成注入程序后签字时,紧张得手直发抖,生怕出现纰漏。一次次经历,我们的信心也一次次增强。载人航天工程取得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

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人在人类共同梦想的追逐道路上,不停追赶、不停超越,正朝着引领世界、引领人类的目标和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综合整理

花絮

“中秋节那天,我送走了孕育五年的孩子”

我有一个孩子,他已经离开我一年零23天了,我花了5年时间孕育它,但我从来没有抚摸过他,甚至跟它连一张合影都没有,这个孩子就是天宫二号。

作为天宫二号总设计师,从2008年2月接到这个任务开始,这五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有一种使命感。这份使命感源自我1993年来到航天五院,当时我们这帮人就有一个梦想,就是争八保九,争取1998年,最晚不超过1999年,把中国的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这是我和我们团队共同的使命。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戈壁沙漠,航天人靠着马拉和人推,将火箭运到发射台去发射。90年代,中国的航天还很薄弱,那时候有一阵子天上还没有中国的卫星在运行,我们的电视转播要靠租来的卫星,更别提载人航天了,基本就是零的状态。当时的世界航天强国美国,对中国的航天一直是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也是采取技术封锁,我们没有技术可借鉴,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那时候,我们都年轻气盛,玩命的干。会议室里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凌晨。为了模拟返回舱着陆,我们将返回舱从飞机上扔下去,做了多次反复实验;为了返回舱海上漂浮实验的时候,毒辣辣的烈日,把我们实验人员都晒脱了皮。我们的队员们坐在没有空调的车厢里,汗流狭背,煎熬了两天两夜才到了发射场。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经过7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在1999年11月20日,将神舟一号飞船送上太空,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从零到一的突破。我们做到了,我们没有辜负我们的使命。

b60d2d.jpg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中国的航天实力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我们先后发射了四艘无人飞船,终于在2003年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航天人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2008年,我们有进行了太空出舱活动;2011年,我们又进行了交互对接飞行实验。也就在2011年,我们开始研制空间实验室。

2016年9月15日22点04分09秒,随着一声点火指令下达,天宫二号在长征2F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当时,我就坐在发射的指挥大厅里,我不能擅自离岗,只能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到外面轰轰隆隆的声音,我真想跑出去看看天宫二号到底长什么样。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发射完了以后,我走去发射大厅,远远看到发射塔架空荡荡地立在哪里,抬头看见又大又圆的月亮,心里想天宫二号你现在飞到哪里了?当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天宫二号就是我的孩子,五年来,从一张张设计图纸到实物,我是看着它一天天长大。今天它要出去闯荡,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我却和它分离,心里确实不舍。但是我也很自豪,国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不负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

46fcbc.png

到今天,中国航天走过了61个春秋,光是去年(2016年)一年就发射了几十颗卫星,是全世界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天宫二号是我们建造空间站的重要过渡,到2022年前后,我们将建成空间站。那时候,中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了。中国独立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我们获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人才,我们正在向航天强国大步迈进,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途上,将会留下更多属于中国的足迹。

来源:《我是演说家》朱枞鹏的演讲,根据视频整理

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