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生生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0-08

任何物种,包括人类都是必然要死亡的,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去保护一只穿山甲或者其它任何一种野生生物呢?

无论是专门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学者专家,还是仅仅只是对生态保护感兴趣并身体力行的志愿者,甚至刚接触生态保护的学生,这都是一个问题。

更拉近一些距离讲,绿会自成立以来,陆续成立了遗鸥、崖沙燕、五小叶槭、江豚、雪豹、伊犁鼠兔、大鸨等近70个中华物种保护地,还屡屡应用信息公开、环境公益诉讼等法律途径来保护众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包括穿山甲在内。这些行动背后,一个最基本的内核依然是:为什么要保护它们呢?

微信图片_20181008161512.png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崩塌的是一个生态空洞

2000年前后,我跟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一批动保专家在进行野外华南虎调查时,大家也曾开放式讨论过这个问题。

因为从地球将近46亿年的历史来讲,先后这颗行星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我们目前生存的新生代。在每一个地质时间里,动辄都是数以百万年计。从奥陶记(5.1--4.38亿年前)无脊椎动物产生后,又经过了数亿年,地球上才出现人类。也就是说,在人类诞生之前,无脊椎动物、植物、两栖类、脊椎动物等早就出现了,也早就生生死死无数次轮回了。

为了便于理解,人们曾将46亿年的地球进化史,浓缩为一天24小时。结果发现在一天结束前的最后三分钟,即6500万年前,人类才出现;现代人类则是在最后的1分10秒登场的。很多生物的死,跟人类没有太大关系,比如距今最近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地球霸主时代的结束。

微信图片_20181008161507.jpg

(图片来源于自拍。太平洋西海岸)

“但人与其它物种不同,人类是智慧的,是有文化和能思考的物种”,华南植物园一名昆虫学博士认为,之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一个看得见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比人类古老得多的野生动物,它们在自然进化中,与周边的气候、生态环境通过食物链,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共生关系。“好比蜘蛛网,一个物种灭绝了,就会出现一个空洞的点,而以这个点为起点,又会再次引发其它点状的消失,比如以这个物种为食的食物链下家、以及其食物链下家又与之共生的植物或昆虫、甚至菌类微生物等”,“你眼睛看得到的,是一个物种的灭绝;你看不到的,可能就是一片生态系统的崩塌”。

人类对大自然、对地球的认知还相当有限,而这种推论,事实上已被局部证实。比如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华南虎野外种群消失了,其赖以为生的鹿科动物、野猪等也同样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又或者一个区域内,野生穿山甲消失了,森林白蚁骤增,以及引发其它一系列连锁生态反应。

微信图片_20181008161503.jpg

(图片源自自拍。旧金山海岸的野花)

保护野生生物保护生态系统,说到底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生物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地球等环保理念,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最近几个世纪才出现的。从现代人类文明史角度来看,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

工业革命之前,地球人类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匍伏或臣服于大自然的威力。这一点在希腊神话中,人们想象出了大地之神、海洋之神、以及地底之神、农业之神等一系列掌管天地自然的神祗及奥林匹斯山,在中国古代神话里,也有着玉皇、龙王、阎王等威力无穷、动辄摇山动海般的神话人物,其实都是对人类对早期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

18-19世纪,人类在迅速强大、并初步解决温饱后,开始思考人类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开始陆续提出保护野生生物、保护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理念。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智慧与思考,自觉与自省,另一方面则在于有部分人先意识到或认清了人类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仍必须与大自然共依存。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必须依赖大自然,而大自然或地球生态系统未必需要人类。

微信图片_20181008161514.png

(图片来自网络)

要知道,在人类诞生之前,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球生态系统已经至少已存在了5亿年。而在地球历史上,已经经历了五次物种大灭绝,引起大量物种消亡,然而地球生态又在演化过程中屡屡恢复了过来。以发生在2.5亿年前的P/T绝灭事件为例,当时海洋中96%的物种消亡,然而1000万年后,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不仅重新恢复,还超过了绝灭前的水平。只是,(地球历史中)最后3分钟才登场的人类再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后,还可能重生或恢复吗?

现在由于人类地迅速繁衍,在生存和生产中不断扩大边界,挤占并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严重危胁着除人类以外其它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科学家才将这次完全是因人类行为过度干扰引发的物种大灭绝,称之为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其物种消亡速度比前五次因环境引起的物种大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

经科学家预测,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将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年物种红色名录中15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这其中包括12%的鸟类、23%的兽类、32%的两栖类、25%的裸子植物、52%的苏铁类和42%的龟鳖类。
在这样的灭绝速度面前,是否尽可能保持地球原生生态系统平衡、尽可能多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对人类更为有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微信图片_20181008161459.png

(图片来源自网络)

因此,说到底,保护野生生物、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及地球,都是为了保护人类及人类自己的未来。而至于在被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中,又区分一级二级等,则主要是因为资源有限,人类只能在保证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只能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伞护种和旗舰种物种。

文/橡树 审/卡秋 编/Ange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6351.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