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扩大的科普国际交流朋友圈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成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9-20

  9月17日,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上正式宣告成立,大会推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马林先生担任首届联盟主席。媒体将这一事件喻为“不断扩大的科普国际交流朋友圈”,认为联盟的成立,必将推动世界科学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公众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目前为止,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圆桌会议的形式已不能满足科普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亟待转型升级。在此需求下,北京市科协于2018年倡议发起成立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已初具国际影响力的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将升级成为联盟的年度盛会。

  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将凭借其强大的国际凝聚力,在转型升级的前提下,继续遵循沟通、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商、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推动各成员单位在联盟的框架下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在理论研究、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品牌创立、决策咨询等领域实现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依靠外向拓展、纵横融合、网络活跃的“三维”聚力,基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人文交流,切实为促进全球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来自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19个国家,28家机构的36名代表见证了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的成立。德国城市与科学传播组织、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学工程博览会、新加坡科学中心、泰国国家科技馆、墨西哥科学技术交流协会、荷兰屯特大学、挪威斯坦梅斯科学节、印度国家科学博物馆委员会、克罗地亚“科学野餐会”组委会等21家成员单位加入了这个科普国际交流“朋友圈”。这21家成员单位,涵盖国际科学传播领域有影响力的科学节组委会、科学传播研究机构、科普相关社团组织、科技馆、高等院校等多种机构,让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在世界科学传播领域中更具权威性、专业性。
  马林书记在演讲中提到,为了配合落实北京市战略定位,科普工作必须实现理念和实践的双升级。“就是要从注重科学知识传播的同时,向注重科学方法传播转变;从注重科普活动组织的同时,向注重科普方法研究转变;从注重科普传播内容的同时,向注重科普传播形式转变。”

  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的成立,是科普理念与实践转型升级的结果,也是进一步促进与落实双升级的有效助力。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未来将在以下这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推动科学传播领域理论研究国际合作,为国际科学传播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
  推动国际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推动国际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组织成员单位间的互派互访交流,为科学传播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推动国际科普品牌的培育,拓展务实高效的科学传播项目合作。
  推动各国科学传播领域专家体系的建立,提供全球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撑。

  以“沟通 共享 合作 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第六届)北京国际科学节圆桌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国际科技协作中心、北京科学中心共同承办,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协办,于9月16日-19日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圆桌会议期间举办了年度会议暨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成立、科学中心建设专题论坛、“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学术论坛等三项活动。

 

 


内容来源:北京市科协

来源:北京市科协

原文链接:http://www.bast.net.cn/art/2018/9/20/art_16644_388782.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时政 城市联盟 城市科学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