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六十·迎十大|“科普是一个多维度体系”——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09-20

  1978年,褚君浩进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同时还参加了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前身),并开始写作一些科普文章。而随后的40年中,他除了在科研上突飞猛进之外,还将科普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全国著名的“科普院士”。

  全国科普日期间,记者采访了褚君浩院士。

  “院士有4项任务:继续科研、培养人才、发挥思想库作用、做科普。”褚君浩将科普看作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责任,“科技工作者有义务做科普,让普通公众了解科技进展,共享科技成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科普当然会挤占一定的科研时间,但科普反过来也会对科研有帮助。褚君浩说:“科普要把科研中最核心的内容,用最普通的语言、文字阐述出来,需要非常条理化、精炼化,这与科研中要求的思路清晰、知道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优秀的科普还能促进学科交叉。在一次浦江交叉学科论坛上,褚君浩作了一个有关红外的科普报告。会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阮康成研究员前来找他交流,商量报告中提到的红外量子点是否可以用来做标识。两人越聊越投机,最终申请了一个国家863项目——将量子点与生物标识相结合的课题。“这完全是因为科普让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能够相互理解,从而带来学科交叉。”

  褚君浩将科普看作一个多维度体系,中心是科学知识点,由此延伸出不同维度。

  一个维度是知识如何而来,如实践、实验、科学家奋斗、科学方法、必然与偶然;

  第二个维度是科学知识有何用处,可发展什么技术;

  第三个维度是知识与产业有何关系,产业发展有何机会,对改善生活有什么帮助;

  第四个维度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是否有利产业发展;

  第五个维度是科学知识与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有什么关系。

  “做科普时候,要考虑到科普对象是谁。” 褚君浩说,根据对象不同,从而确定在哪个维度上做科普。比如,对学生,要讲清楚科学知识、道理、现象,体现科学有趣;对企业家、公务员、研究生,要讲清楚科学发展趋势,解读科学对产业的促进作用,面临的问题等。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4759.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