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托成长故事(十六)吴迪炯:相信过程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8-05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相信过程

吴迪炯

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在校学习期间,我所信奉的理念是“相信过程”,而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后,我更加深刻体会了这一点。无论是临床工作或是科研工作,都是积累的过程,只有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才能逐步攀升。而这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未雨绸缪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有准备的人呢?多动手、多思考、多总结。用同样的时间,做不一样、或者说更高效率的事。大学期间,除了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外,我会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撰写综述、学习基础实验技术、学习文献检索和统计分析等基础技能,这些虽然看起来很枯燥,但却能掌握解决问题、学习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地训练和总结,逐步提高效率。本科学习期间,我便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并撰写发表论文5篇,包括尝试SCI论文的撰写。只有动手实践了,才能体会其中的难易程度,并能加以解决和提高。

二、遇见伯乐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遇到了很多值得我一生敬重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人格魅力感染和鼓舞了我,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导,势必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在探索中。我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周郁鸿教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周老师以她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历告诉我,英语表达和科研思维会是让一名合格医生成为优秀医生的催化剂。临床经验需要积累,但如何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如何寻找解决方案、如何具有缜密的思维对临床问题进行推敲需要在学医早期掌握。临床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临床医生,需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来挖掘临床问题内在的规律,解决临床问题,同样也需要有临床背景知识来指导开展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周老师一方面鼓励我加强英语交流,同时也推荐具有系统基础科研思维的导师指导我,让我能在原有粗糙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在住院医师期间我成功申请获得了省自然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另外还有多个厅局级临床项目。这些都离不开托举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培养。当然,除了周老师外,还有许多可敬可爱的指导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指导,他们都如启明灯一般照亮我前行。

三、借助平台

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我们学科重点研究病种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围绕这两个方向,我同样通过撰写综述,系统分析该方向既往和未来的研究热点,结合中医药确有优势的点,寻找创新点,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微环境以及白血病诱导分化的问题形成新的研究方向,逐步积累研究基础。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厅局级奖项,同时在国际大会上进行了展示。

四、突破瓶颈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发展的都很顺利,但也许是受限于个人能力和科研思维水平,当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仍有很大局限性,难以进一步实现自我突破。而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思变。若受限于格局,那就需要努力去突破,跳出格局,去了解和深入掌握新的知识结构。我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托举期间,我脱产考取了博士,同时在科主任的帮助下积极联系国外导师,决心赴美进行深造学习。终于,在2019年10月2日,我踏上了去美国City of Hope 国家医学研究中心的访学之路。在国外学习的1年半时间,虽然辛苦,需要克服饮食、居住以及语言的障碍,同时要适应国外高强度的研究任务,但最终的成绩是喜人的。同时感到欣慰的是,我又遇上了另一位重要的导师,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极具敏锐性的科研思维深深影响了我,使我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当前血液病研究的前沿方向和技术能力。此次访学所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血液病年会(ASH)上做了大会口头报告。

每个人的成才之路各有不同,不必拘泥一格,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过程”,不断积累,努力实践。





吴迪炯长期开展中医药干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近年来,围绕中医药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从移植的中医理论、移植过程中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以及移植过程中“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说明,并采用“补肾活血”为主的治法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干细胞的植入、减轻GVHD的发生,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

培养期间赴美国洛杉矶City of Hope开展访问学习1年半,顺利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验收工作,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5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先后在美国血液病年会上进行了大会壁报以及口头报告交流。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来源:cacm01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c0NDkxOQ==&mid=2649658016&idx=3&sn=b51bf379702e278a6c4f7ee529f8a415&chksm=888613d8bff19ace26429be88094af0f6a80eccec3a46098146fcc1474d7d5e7b3d3d14e7236#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研 研究 临床 思维 导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