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在吕梁探索出科技扶贫可行之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02

吕梁山区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沟壑纵横,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从1985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这里进行定点扶贫,至今已有30多年。期间,145名优秀干部挂职扶贫,4届讲师团、19届科技扶贫团播撒新思想、新技能,辐射、带动近100万户贫困人口走上脱贫增收道路,探索出一条科技扶贫的可行之路。   ▲2018年4月13日至14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一行深入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临县调研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工作。 地还是那块地 收入今非昔比 临县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县,2017年被山西省确定为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吕梁市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走进临县庙坪村设施农业科技园区食用菌大棚,村民刘艳芳正在采摘香菇。她告诉记者:“我承包了2个大棚种香菇,园区分级收购每天能挣到100多块钱。”园区董事长郝君祥介绍:“农户承包事先不用掏一分钱,园区提供大棚和架子等设施,把菌包发好了给农户,统一技术指导,按保护价分等级回收,然后再从中扣除菌棒和租棚款。” 临县食用菌协会建立初期面临了许多难题,特别是种植技术方面。为此,中国科协联系各地食用菌协会对临县食用菌产业进行扶持,山东省、福建省、河北省平泉县的食用菌协会立即伸出援手,在食用菌产前、产中及产后销售与加工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与帮助,并定期组织临县食用菌协会人员前往各优秀食用菌协会考察学习。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当地食用菌生产规模从120万袋提高到360万袋,目前已销售45余万公斤,收入360多万元,安排就业320人。 红枣是临县三宝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味道略酸,个头偏小,整体卖相不佳,产量低,收益差。在中国科协帮助下,他们重新规划了枣业发展之路,将红枣等品牌进行互联网直播式推介。特别是,中国科协协调了科研单位,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为牵头人的红枣院士工作站,集中开展红枣科技攻关。同时把种植大户以及销售加工龙头企业有效串联起来,赋予传统农产品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该县农民郭海平也借此良机,做起了新型红枣产业,以向枣农收购的方式,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红枣经过液态发酵酿成红酒、白酒和醋,拉长了产业链。    ▲2018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期间,大会组织与会代表现场观摩岚县康农薯业有限公司二期智能温室。 同样种马铃薯 产量翻了几倍 岚县王狮乡石桥村村民李秋英家四世同堂10口人,种了30亩马铃薯。她对记者说:“以前自己留种,马铃薯年年退化,1年纯收入也就六七千元。现在用上良种,产量翻了好几倍,纯收入3万元,靠种地就能供娃娃上学,娶媳妇,盖房子哩!” 岚县昼夜温差大,砂质土壤,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马铃薯产业覆盖了全县98%以上的贫困人口。以前买种薯要远到内蒙古、河北等地,种薯质量不能保证,产出的商品薯品质很不稳定,严重影响该县马铃薯市场声誉和价值。中国科协了解到当地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困境后,在多部门支持下,帮助成立了山西康农薯业有限公司,并建立了马铃薯科普示范基地。经过10多年艰苦创业,目前公司马铃薯脱毒原种产能超过5000万粒,种薯覆盖岚县25万亩马铃薯种植,有效解决了岚县种薯退化、抗病性不强的发展难题。 “看,这就是马铃薯原种,这小东西成了岚县薯农致富的‘金蛋蛋’了。”在日光温室里,康农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录拔起一棵马铃薯脱毒苗,根部带起一个鹌鹑蛋大的小薯。他介绍:“农户种我们生产的脱毒马铃薯,平均每亩增产500公斤以上,增收六七百元。”岚县副县长刘思介绍:“到2020年,我们将通过马铃薯产业直接带动300户至400户贫困户精准脱贫,辐射带动1000户贫困户脱贫。” 2017年,岚县在河口乡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马铃薯一级种薯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亩,在王狮乡、顺会乡按照每个贫困人口1亩一级种,建设一级种繁育基地2600亩。依托康农薯业有限公司,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以界河口镇楼坊坪村为中心的集中连片区域建设马铃薯原种基地1200亩。通过土地流转、聘用打工、直接补贴农资等多种方式,提高贫困户收入,带动脱贫致富,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马铃薯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的局面,直接带动贫困户977户2976人增收,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2018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期间,大会组织与会代表观摩临县中鹰大红枣产业有限公司。  老皇历翻了篇 科技种入了土  长期工作在吕梁扶贫一线的中国科协扶贫处处长陈建中告诉记者:“贫困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也很漫长。为了让贫困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我们采取扶持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农户等方式,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少走弯路,不冒风险,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培训,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目前,岚县马铃薯、临县食用菌两个扶贫项目已初具规模,技术稳定,扶贫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扩大科技扶贫影响力,让更多贫困农户加入到产业中来,今年5月,中国科协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京签署金融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金融支持破除农技协及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中国科协扶贫办为吕梁地区争取到10亿元扶贫贷款授信额度,可有效帮助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2018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10月16日在吕梁市召开,创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成为大会的热点话题。曾几何时,一直信奉“种植靠古训,养殖靠感觉,发财靠运道”老皇历的农民兄弟,如今已深刻认识到科技才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山已不是那座山,梁也不是那道梁。经过几代人科技扶贫的不懈努力,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特色农业产业已生机勃发。更令人欣慰的是,老区贫困人口的科学素养已大幅提升,新思路、新技能、新知识、新风貌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当科技之种播进贫瘠土地)

来源: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xast.cn/html/lm/20181102/12834.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