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栏目|如何学习“唯才是举”领导智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8-07

来源: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第五篇 领导智慧 



 

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是决策,领导就是旗帜,领导就是形象,领导就是服务……无论怎样看待领导的作用都不为过。可以说,没有领导就没有预见,没有领导就没有决策,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领导者的智慧,关乎战争的胜败,事业的成败,组织的兴衰。因此,当好领导,需要着力提升自身的领导智慧。

 

39.三国战争

——“唯才是举”领导智慧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识才、聚才、养才和用才。无论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还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善于用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唯才是举”就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领导智慧。

【案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军阀割据,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刘备、孙坚等人,或欲称雄一方,或欲吞并天下,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而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资源,自然成为各方重点争夺的对象。刘备有以关、张和诸葛亮为核心的领导集团,孙权设有招贤馆,麾下有周瑜、张昭、鲁肃、吕蒙、陆逊等文臣武将。而扫平了大半个中国的曹操,更是聚集了大批的人才,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堪称当世之人杰,文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刘晔、司马懿、陈群、满宠等人,武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张辽、张郃、李典、乐进等。三国战争的人才争夺战之中,曹操高举起“唯才是举”的大旗,三颁“求贤令”,聚集了一个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人才集团。可以说,曹操在识才、聚才、养才和用才等方面是最为高明、最为成功的,极富艺术性和领导智慧。

曹操的唯才是举的领导智慧,我们可以从其三番“求贤令”中探知一二。

210年,曹操发布《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翻译成今天的话,意思就是: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由此可见,曹操所谓的人才是“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也就是只要能够给其出谋划策或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不考虑其是否廉洁,不考虑其是否品行低劣,不考虑其是否地位低下。

214年,曹操在《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进一步强调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庸可废乎!有司明思其意,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217年,曹操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列举出伊尹、傅说、管仲、萧何、曹参、韩信、陈平、吴起等人,说他们虽然“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但却“卒能成王业,声著千载。”为此,他下令:“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见笑之人,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次求贤令,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曹操求贤若渴以成王业的迫切心情。曹操选拔人才,“唯才是举”,千百年来,争议不断、褒贬不一。但曹操被称为一代枭雄,能够在三国鼎立中独占鳌头,与其“唯才是举”的领导智慧是大有关系的。

【案例蕴含的智慧】

曹操三番“求贤令”之所以如此宣示“唯才是举”,而不计较地位德行,理由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时天下群雄并立,人才紧缺,不乏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之主,导致人才供需比例不对应,为满足人才需求,必放宽人才的标准;

第二,要广泛招揽人才,必须向天下宣示其求贤若渴的形象;

第三,当时天下纷争,对人才最大需求之处,就是被招揽的人才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对“才”的要求更加紧迫;

第四,基于对以往成功人物使用有才乏德之人或称霸诸侯,或夺取天下之历史的熟悉把握,增加了曹操“唯才是举”的底气;诸如齐桓公之于管仲,汉高祖之于陈平,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五,曹操敢为天下先,注重实效、不计名声的性格,也体现出曹操性格之中的率真;

第六,求才标准不等于用才标准,求才之时是兼收并储,用才之时则是各尽其用,以实际需要为导向,综合考虑“德”、“才”、“亲”等因素。

曹操这种“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标准,不但体现了曹操过人的领导智慧,也是其成就大业的根本,并对当时的人才观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因为,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重视道德修养的倾向早已深刻地渗入人们的人才观之中。国家在选用人才时,极为重视道德素养。而东汉时期选拔官吏,既注重被选之人的道德品质,也关注备选之人的家世门第。这就导致那些所谓的“孝廉”很多都是官宦贵族子弟,使人才的来源渠道显得十分狭窄,对人才是一种浪费,是国家衰亡的征兆。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人才标准,一方面是基于当时的人才观上的扭曲,刻意加以矫正;另一方面则是自己深刻研究与思考之后的大胆突破,以满足实际之需要。

曹操“唯才是举”的人才标准,历来褒贬不一,也有诸多的曲解和滥用。这种基于战时需要而提出的人才观,过分地强调“才能”而忽视“道德”等因素,虽然在群雄逐鹿期间,它对所谓之“群雄”的正面效益超过负面作用。但是一旦天下太平,需要治理国家之时,却暴露出很大的弊端。同时,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后代的人才观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为,曹操虽然在人才标准上提出“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标准,但是,他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却能较为全面地考虑“才”与“德”两个方面,以适应实际之需要为准则,绝不囿于教条。所以,他才能在整体的人才规划与实施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并为后世所称道、学习。但是,一些后来的学习者,由于不能对曹操人才观之来源、实质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或者故意以曹操仅仅因“唯才是举”而取得成功,作为自己缺乏道德或招揽庸俗低劣之辈以为党羽的托词,客观上误导了大众的人才观。

【解读与点评】

人才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选人者不同,其标准自有差异。古今中外,凡举大事者,其选贤任能,必有其要诀,必决于实际,不为主观左右,不为教条束缚。如果片面强调德,则会变成水至清而无鱼。没有人才可用,事业如何成功?如果单纯强调才,就可能出现小人当道的局面,甚至出现奸佞误国乱军的严重后果。所以“唯才是举”这一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标准,无疑是最科学的标准和人才观,不但体现了领导者的大智慧,也是成就大业的根本举措。因为,人非圣贤,其才能有所长就必有所短,德行高低也各不同,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唯才是举”的领导智慧,善于以才取人,量德用人。能够用人仁义的一面而去其贪婪的一面,用人智慧的一面而去其奸诈的一面,用人勇敢的一面而去其易冲动的一面。总之,只要能够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就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一个好的人才群体或团队,要由各种德行和才能的人才组成,要使各类人才各就其位,各得其用,这是领导者发挥领导智慧作用的根本所在。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 杨新



C2

如何加入学会

注册学会会员:

个人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个人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在线进行支付宝缴纳会费。

单位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单位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缴纳会费。


长按下方学会二维码,关注学会微信


来源:c2_china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wOTExMQ==&mid=2655599063&idx=5&sn=e1693f08622521b6de2e67a6fefdf5fd&chksm=8b9b9b4fbcec1259326fee3a50ab4c6755a3a9064d3ba04a811d5123382e7f72b57c7e78a2d3#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曹操 三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