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为何屡禁不止,多少责任主体在阳奉阴违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26

timg (1).gif

据报道,针对迪信通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信通公司”)连续三个季度骚扰电话被举报量居高不下的问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约谈了迪信通公司。工信部要求该企业深入剖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整改,加强骚扰电话管控,务求实效。

作为早在2013年底就正式获得相关牌照的虚拟运营商,迪信通公司如今“家大业大”——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迪加”已建立了32家分公司、覆盖各类迪信通门店,并建立客户服务类门店500余家,累计发展用户将近1200万,位列行业领先水平,这样一家堪称巨头级虚拟运营商被约谈,无疑颇具“看点”,更值得剖析。

从约谈原因看,并不让人讶异——仍是老问题,即骚扰电话被举报量居高不下。持允而论,哪个用户没被骚扰电话打搅过?有时不只是折腾,已经是折磨了。简言之,骚扰电话已犯众怒,到了必须严查的时候了。

问题是,骚扰电话为何屡禁不绝?一次次治理为何陷入恶性循环的悖论之中?难道就没有办法有效遏制骚扰电话?

整治骚扰电话并非没有良策。对症下药,开出三剂药方即可:其一,攥指成拳,协同作战。骚扰电话问题涉及面广,既需要虚拟运营商守土尽责,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需要三大基础运营商尽起责任,虚拟运营商之所以能够开疆拓土,是“占用”基础运营商的地盘;还需要监管部门主动介入,将该负的职责清晰标注,并不打折履行。只要有一个环节失守,哪怕有一个责任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耍滑头,不尽心,就可能导致功亏一篑,以不了了之收场。

其二,依法依规严惩,不搞下不为例。这几年,有多少家虚拟运营商被约谈,有的虚拟运营商恐怕不止一次被约谈,被约谈后不能说没有整改,但确实存在“改了再犯、犯了再改”的现象。究其因,处罚力度还不够大。如果屡教不改就被收回牌照,还有虚拟运营商不时打擦边球吗?如果基础运营商该向虚拟运营商下“通牒”时就下,虚拟运营商还会阳奉阴违吗?

约谈不是聊聊天,也不是打哈哈,而是有一定的规束作用。就像一些地方被发现环境保护不力,被生态环保部约谈。约谈之后呢?当地的主要官员往往被问责。如今生态环保部的约谈越来越有震慑力,就在于约谈不是约会,接下来要动真碰硬了,这样的约谈自然充满威力。

观照现实,解决问题“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真下狠招,整改不可能不见效。以阿里巴巴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为例,今年年初,该公司因存在连续三个季度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被举报量排名靠前并持续上升的问题,被工信部约谈。随后,该公司启动全面清查,表示对工信部和基础运营商明确为发送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用户,执行立即关停的处罚。从现实反馈看,效果不错。

其三,把关须见效,监管须前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如果等到骚扰电话铺天盖地再治理,效果势必不佳,一方面会带来极大的治理成本,浪费难以估量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民众啧有烦言、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把好关的一大方向就是真正施行实名制,所谓的实名不是表面上的实名,而是货真价实的实名。

去年有媒体披露,部分虚拟运营商在落实实名制方面还是存在漏洞。比如,记者在网上很容易就买到了非自己实名的“蜗牛免卡”,其操作手法就是蜗牛移动的经销商利用别人的身份证实名认证,然后卖给其他人。与之相佐证的是,此前,工信部曾暗访发现蜗牛移动存在实名制违规行为。有用户坦言,“蜗牛实名制就是个笑话,我们这儿满大街都在销售蜗牛卡,无需实名。”试想,这样的实名配叫实名吗?

据报道,截至目前,获发正式商用牌照的虚拟运营商企业共有22家。专家人士认为,相关企业通过了试点转正的大考,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专心致力于业务创新和市场推广,将推动移动转售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当然有道理,犹记得此前虚拟运营商“攻城略地”时,有网友欢呼让竞争来得再激烈些,让用户再受益些!事实上,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共同进步,用户才能不断得利。应该看到,虚拟运营商发展得风生水起,确有现实意义,但是如果不解决备受诟病的骚扰电话等问题,迟早会被用户抛弃。

不完全统计,我国虚拟运营商用户总规模已突破7000万,稳居全球第一大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的市场地位。这是好事。让更多的民企“抢滩”虚拟运营商领域,让竞争带来更多红利,让民众直接受益,这正是国家一直所推动实施的政策。目前看,把好经念好,让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离不了监管部门恪尽职守,加大监督力度,也离不了虚拟运营商敬畏法律法规,珍惜权利。既出重拳,还打组合拳,拳拳生风,未来可期。期待制度性安排更有成效,带来更大的多赢。

作者:王石川

来源:中国网


骚扰电话 迪信通 蜗牛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