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开端从认字开始|陈双新:乱解汉字现象应引起重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30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教育的开端往往是从认字开始,因此汉字作为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应该得到正确的传播。

昨日,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陈双新于《 人民日报 》 20181129日第7版(理论版)中发表《乱解汉字现象应引起重视》一文,得到了广泛的热议。原文如下:

      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一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对于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

      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对其中的,相当多的人理解得比较简单,以为每个字的字义均可以从其楷书字形中找到解释。汉字起源时确实与当时人们使用的图形符号有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殊不知经历了几千年演变,很多现代字形与造字之初差距很大,不同汉字中相同的构件,其来源可能完全不同。要了解这些字的形义关系,有时需要回溯到其构件混同前的字形。更重要的是,汉字虽然属于表意文字,但字形中的构件并不都是表意的,而是有的表音,有的是代替某个构件的记号。若都当作表意构件去理解,则难免穿凿附会。

      汉字演变的复杂知识一般人不了解,这很正常,但切不可随意解读,以免将错误知识和观念流传下去,误导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给汉语的理解和使用带来混乱,也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

     汉字历史悠久、不断演进,汉字中蕴涵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汉字与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记载者与传播者,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与文化情感,全社会应树立对汉字的敬爱之心。汉字学本身也是一门精深复杂的独特学科。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汉字形成的语境已经改变了,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更为不易。为此,有必要在民众中普及科学的汉字基础知识。比如,可以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汉字溯源教育,将一些汉字学习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会字形、字义,还能了解字词起源的背景及文化,从而理解其初始意义,准确使用汉语汉字,科学传播汉字文化。

      看到这里,笔者必须为陈教授的发言深表赞同,汉字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因此人们应该用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汉字,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汉字文化教育,更好地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如果您想对社会科学这一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参加第四届社会科学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ICSSED 2019),与从事社会科学与经济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共同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该会议将定于2019315日至17日在中国武汉隆重举行。

 


内容来源:AEIC学术交流

来源:AEIC学术交流

原文链接:https://www.keoaeic.org/consultation/1589.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汉语 汉字 陈双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