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伦理底线不可触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27

1126日,一则消息震惊了社会。据报道称: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出生。这是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据称,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据贺建奎介绍,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CRISPR/Cas9”技术。


消息一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多家媒体多次致电贺建奎本人,无法接通。


26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西川大学华西医院蔡续雨、北京大学罗欢等122位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称,这次试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

“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

“确实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来的孩子一段时间内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义和将来继续执行带来的对人类群体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根据相关网站披露,贺建奎所做的这项临床试验,已经通过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登记。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是莆田系医院。




随后,通过此次伦理审批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则回应称,“这件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正在调查”,“婴儿的基因编辑并非在该院进行,婴儿也不是在该院诞生”。


南方科技大学今日也做出回应,称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21日停薪留职,对其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深感震惊”,且“学校和生物系对此并不知情”,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真相如何,还待进一步调查。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表示:科研伦理的高压线不容碰触。


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自2013年出现以来,立刻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产生划时代的意义。过去几年中基因编辑技术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精确编辑效率低和脱靶突变等问题,因此科研人员对于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类胚胎方面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极其谨慎的态度。


20151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基因编辑大会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开展全面讨论,就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达成共识,形成了涉若干重要原则,限定人胚胎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只能用于基础学术研究,禁止一切以生殖为目的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大大降低遗传操作的技术门槛,因此更需要研究人员的自律,敬畏生命,遵守规则。“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正是基于对基因编辑技术不完善的种种担忧,我们反对在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伦理不明确的前提下将该技术用于人类胚胎和生殖细胞的修饰及临床应用。


同时我们呼吁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基因编辑专家能够恪守相关的行为规范,严格自律,共同维护好国内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净土。中国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冒险家的乐园!


内容来源:AEIC学术交流

来源:AEIC学术交流

原文链接:https://www.keoaeic.org/consultation/1565.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新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