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丨“恰同学少年”科学家成长足迹展在北京理工大学开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2-26


今日科协



12月19日,“恰同学少年”科学家成长足迹展开幕仪式在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张藜出席仪式。


现场图片


仪式现场,王越院士与同学们分享了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以及选择无线电通讯专业的原因,印证了“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挑战必然要应战”的历史规律。王越院士的讲话让大家感受到老科学家热爱国家、无私奉献、追求真理,艰苦奋斗的精神。


徐延豪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老科学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活档案”。他们的学术人生,不仅创造和诞生了一大批卓越的科技成果,更是中国科技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和科学精神,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的再运用和呈现,更为青年学子创造了学习的机会。


“恰同学少年”科学家成长足迹展,展示了物理学家何泽慧、地质学家刘东生、微生物学家张树政、核动力学家彭士禄、化学家蒋锡夔、飞机空气动力学家顾诵芬和无线电通讯专家王越等7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学生时期的照片、成绩单、书画作品、书信、笔记本、奖章等珍贵实物资料60余件。通过展览,反映科学家童年、青少年时期的时代背景、家庭启蒙、学校教育和学习生活,以及对科学萌生兴趣、走上科研道路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给高校师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科学家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会,深切感受他们科学报国的情怀与担当。


参展实物


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均出自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称“采集工程”)的入藏。采集工程由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等12部委共同实施。自2010年正式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12月,已启动512位老科学家和专题的采集工作,累计收录各类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资料125018件,数字化资料297772件,高清视频6882小时,音频资料8167小时。采集工程已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中国现当代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收藏工程,为记录共和国科技发展历程、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开展科技人物宣传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和实物资料。


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承办,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协办,即日起在位于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中的采集工程馆藏基地面向公众长期开放。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科技咨询中心有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


来源: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来源:gh_7baf8471087f 今日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DI0MjQzNg==&mid=2653092594&idx=2&sn=6dab7d097f116357eaef6d8b8ec94b8e&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科协 北京理工大学 王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