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丁烈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建设工程大数据平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8-11-11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

 

 

“2018年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奖典礼”于11月9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出席并演讲。 

 

 

演讲摘要

丁烈云表示,工程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四项技术作为支撑,一是工程软件,二是工程物联网,三是工程机械,四是工程大数据。“这里面我们国家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程度是不一样的。”丁烈云称,物联网传感器行业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马上5G推行更有利于工程物联网数字工地建设,“这是我们的强项”。

 

他指出,工程机械需要进行升级,提升智能化水平,工程大数据要强优势,为智能建造打好基础。“我们有的是工程,有的是工地,有的是工程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应该集成起来。”

 

丁烈云称,建设行业也应该像工业一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制定以数字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2035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技术支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演讲实录

 

丁烈云:尊敬的陈委员长,王主席,蔡主任,刘校长,焦书记,各位领导、专家、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基金会让我汇报一下对于建筑行业今后发展趋势一点体会,题目是“数字建造与建筑产业变革”。

 

我们国家是制造大国同时也是建造大国,高速工业化进程造就了大制造,高速城镇化进程引发大建造。在建造领域已经有多个方面是世界第一。比如超高层建筑,目前全世界十大最高建筑当中,我们国家是占43%,桥梁工程最近热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55公里长,其中5.5公里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施工是采取沉管法,每节沉管11米高38米宽180米长,几万吨重。还有地铁工程再过几年总里程将是世界地铁总里程之和,我们是花不到20年时间,发达国家花100年时间。

 

尽管我们是建造大国,但是建造行业里面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式、碎片化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带来一系列问题,一个是产品性能欠佳,建筑寿命不到30年,资源浪费也是比较大,每平方米用钢、用水泥、能耗都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还有安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去年建筑业死亡人数达到3800人,在生产安全领域排第一的,超过了煤矿业。还有环境污染当中垃圾排放也是很大,生产效率也有待于提高。

 

怎么办?制造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我们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征程。其中它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把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走中国制造之路。根据制造业的启示,我们建设行业怎么样把碎片化、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化升级成集成式、精细化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这里提出来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工程建造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这一点和制造业有一定不同,制造业发展是串联式发展,1.0-4.0,但是建筑这个行业工业化都没有实现,所以不能跨越式发展。另外数字化都没有实现,不能提智能建造,这是基于我国建造行业国情和特点出发的。

 

发达国家正在抢占数字建造技术高地,不管硬件、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数据标地等等,他们都占领技术高地、占领市场。到底什么是数字建造?目前全球没有统一的定义,建筑行业有一个很大特点,一个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四个阶段,设计、规划、建设、运维,这个过程当中都要用数据化技术,通过全过程规范化建模,通过数字链驱动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建造和服务模式,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功能,这是数字建造。数字建造背景下,会带来什么方面的变革?有五个方面变革。

 

首先,产品形态发生变化。现在建筑产品是实物产品,今后可能是除了有实物产品还会有数字产品,甚至是智能产品。数字化背景下建筑设计、建造不再是靠一般的设计,是通过数字建模,基于模型的设计。这里面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北京的朝阳区凤凰中心,这个造型是莫比乌斯环,这个是通过数字建模通过模型驱动设计。右边是上海中心,这个建筑方案是习近平主席审定的。这个形体扭转了一下,通过扭转120度以后风作为在上面效益减少了24%,是更科学的。施工过程当中也是这样,通过数字化建模进行施工。所以数字建造模式下,我们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产品数字化建模过程,一个是产品实物建造过程。两个工地,一个是数字工地还有一个是实体工地。这两者之间是两个关系,一个是先试后建,后台指导前台施工。后台有强大数据支撑前台工人施工,所以最后提供产品是两个产品,一个是数字产品,一个是实物产品。

 

带来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研究,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加载产品数字属性,来实现产品价值增值。我们现在经常讲到三维模型,这个模型和进度模型结合起来就变成了四维,进行进度控制,如果和工程量计算结合起来就是五维模型可以进行成本控制。如果和质量结合起来就变成六维模型可以进行质量控制,如果和安全结合起来就是七维模型,和碳结合起来就是八维模型。这是需要根据价值来看。

 

问题二,数字化设计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也在最初设计是要投入成本,这个成本谁来支付,按照道理说应该是谁收益谁支付。

 

问题三,数字化最好的是设计过程当中,完成运维当中设计优化,我们现在建设管理模式是设计招标,规划招标,施工招标,装修招标,这种建设过程不连续性与我们信息技术应用希望能够连续,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这是体制机制应该发生变化。

 

问题四,换蓝图,80、90年代大家有这个印象,那时候是甩图版,用CAD进行画图,今天不再是原来平面蓝图是用信息模型三维四维模型替代蓝图,这是进入新阶段。它的设计标准、建造标准、交付标准如何定义。

 

问题五,补短板,解决软件无基的问题。这个红色是国外软件,蓝色是我们的软件,大家可以看到在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建模软件是一片红,上面讲的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这是蓝色的,在别人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后要进行解决的。

 

第二,经营的理念也会发生变革。原来是产品建造今后可能更多是服务建造,服务建造表现两个方面,一个产品建造过程当中服务。工程机械的服务,Uptake企业2014年成立,2015年成为全球最佳创业公司,他是做机械服务,但是自己没有一台工程机械。该公司是把工程机械建立成物联网,然后分析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再提供服务。什么时候该维修,怎么样改进工程机械,通过提供工程服务来进行盈利。还有使用过程当中服务是要拉长建筑产业链,这里面举一个例子,阿姆斯特丹边缘楼,这个楼是最环保的楼,在南面装上太阳能板,通过太阳能板提供建筑用电,多余电再入网,还有装2800个传感器进行智能调整,最后它所提供的电比它用的电还多,所以不仅仅是零排放建筑,而且还是负排放建筑。

 

产业链如何拉长?实际上我们大家经常考虑,经常讲的养老物业,养老人需要卫生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装上各种各样传感器以及智能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监护服务、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现在我们实际是如何做的?把房子建好后在里面穿墙打洞。因此,我们应该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老年人需求,运营过程当中也要考虑。建筑产业链谁来拉长,谁来做这个市场,这是我们今后要分析的问题。

 

第三,市场形态发生转变。原来产品交易情况是物与物交易情况,其实世界已经走向平台经济,这是十年前、二十年前世界五百强名单,里面前十名平台经济产业只有微软,2016年蓝色都是平台经济产业,这个时候原来通用电器排第一,2016年排第九,2017年通用电器出了前十以外。平台经济非常具有生命力,信息技术有三大定律,其中一个定律是说一个平台价值取决于在这个平台上连接用户数量,平台价值与平台上用户数量平方成正比,数量越多平台价值就越大。

 

建筑行业如何打造面向建筑业平台经济,进行资源组织和配置服务,在平台上如何定义产品服务,如何搭建平台,特别是如何完善平台经济法律法规依据。滴滴打车出现了很多问题,建筑人命关天,如果不管理好不规范好问题会更大,所以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第四,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建筑是建筑施工,今后是制造加建造,这是什么模式?是建造、制造通过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模式来进行造房子。或者是就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需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建筑模块体系怎么定义。房子是个性化不可能是批量的,但是它的模块,它的建筑构建可以批量化生产,构建如何定义,还有便于运输,便于安装,结构应该是安全的,还可以是防震的。

 

问题二,如何建立建筑构建柔性生产线获得规模效益。

 

问题三,多空间制造运输,建造资源协同机理与调度优化。

 

问题三,装配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3D打印能否用在建筑,能否打印房子,这是一个趋势,也许今后可以,但是今天不行,只是纸上谈兵,因为附加值太低,有一种情况附加值很高就是在太空、火星上面打印房子。美国NASA,欧洲ESA都在考虑,这个效率比较高。

 

第五,行业管理。如何从管理到治理,从单项监管到共生治理,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封闭循环到开放进化。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式行业大数据平台,建筑物联网,工程物联网,行业资源网提供数据驱动服务以及行业协调,以及标准制定,以及企业自治,这也是需要研究一系列问题。

 

如何建立工程大数据平台,现在国家有大数据计划,工信部也讲建筑行业能否有自己的大数据平台,这是今后要做的。还有面向工程大数据如何做好数据挖掘、融合,计价体系,工程质量,工程安全进度控制等等。大数据治理下能力建设,政府的行业治理能力建设以及企业的能力工程组织。

 

以上变革需要四项技术作为支撑,一个是工程软件,一个是工程物联网,一个是工程机械,一个是工程大数据,这里面我们国家都有很好的基础,但是程度是不一样的。工程软件是需要补短板解决软件无基问题。工程物联网我们要扬长项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物联网传感器行业已经形成了规模,马上5G推行更有利于工程物联网数字工地建设,这是我们的强项。工程机械我们要促升级,提升它的智能化水平,工程大数据要强优势,为智能建造打好基础,我们有的是工程,有的是工地,有的是工程数据,不能白白浪费应该集成起来。

 

最后建设行业也应该像工业一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制定以数字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2035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技术支撑,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我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建筑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asc.org/news/12676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