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混改”试验效应明显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2-01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地环学院教授昝月稳团队研发的“车载探地雷达系统”正进入成果转化阶段。该技术可检测最高速度达每小时175公里,彻底颠覆了传统人工接触式雷达检测方式,将隧道检测效率提高了35倍。“是‘混改’让我们科研人员放下了心,在后续成果转化时拥有了主动权。”在位于成都天府新区西南交大研究院内,昝月稳对该成果的未来前景满怀信心。

    记者近日从西南交大了解到,自从全国首创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西南交通大学诞生以来,已推动大批“沉睡”的科技成果纷纷“醒来”,走向市场。

    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从2010年开始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前期探索,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建立了改革创新体系。2016年1月,出台《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简称“西南交大九条”),在全国高校内首次从制度层面确定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

    “‘混改’即是分割职务发明专利权给发明人,使发明人‘晋升’为与高校平等的共同专利权人,以产权来激励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主任刘安玲说,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将职务科技成果由纯粹的国有改变为国家、职务发明人混合所有,将“先转化、后确权”改变为“先确权、后转化”,将成果奖励权改变为专利权。

    “赋予创造性劳动者以知识产权,通过市场检验并实现其价值,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精神。”她说,奖励知识产权相当于“大产权”,奖励股权相当于“小产权”,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将股权奖励比例提高到80%甚至90%,说明已经出现了奖励比例的“边际效应”。

    而西南交大的改革中,则通过奖励70%的知识产权给职务发明人实现了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向发明人的实际让渡。“这使发明人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她说,改革后过去存在于成果转化中的“工作被动性、奖励延迟性、实现不确定性、权益无继承性”等消极因素自然消失,大大提高了发明人团队的转化积极性。

    目前,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正在显现——仅“西南交大九条”出台后的3天内,就有“中低速磁悬浮二代技术”成果的4项核心发明专利、“可降解生物材料”成果的4项核心发明专利办理了知识产权分割手续。而截至今年1月,西南交大已有205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知识产权分割确权,注册成立高科技创业公司24家,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总价值超过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8亿元。“2010年到2015年期间,学校只有14个专利成果实现转让。”刘安玲说。

    2017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被列入四川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成果。去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中,“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被明确在包括四川(成德绵)、京津冀、上海、广东(珠三角)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进行推广。

    在四川省内,“混改”试点已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45家高校、科研院所铺开。而在成都市,不仅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出台了政策,明确“混改”的支持模式、确权流程、定价流程、收益分配等,还成立国内首个以“混改”为核心的“三权”改革联盟,实现“抱团突破”。据成都市科技局统计,已有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在成都完成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左右。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2/01/content_414243.htm?div=-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改革 西南交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