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火星孤儿》中的创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3-28


在阅读刘洋新作《火星孤儿》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个为高考而建立起来的学校无意中拯救了地球——这怎么同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如此相似?一群乡村教师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背诵课文时,竟避免了地球的毁灭。

这是两个“点子类似。其实同一个点子并非只能一个人写,不是说这个人写了,那个人就不能写。若如此,有人写了外星人,写了星际战争,写了机器人与人的恋爱,后来人就不能写了?用推进器推着地球离开太阳系,也早已有人写过,刘慈欣在《流浪地球》里就不能写了?问题是,同一个点子,别人写了,你也要写,就必须创新,从独特的视角切入,写成不同的故事。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来自唐代元稹《莺莺传》,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点子一样,却让王实甫写出了新意,使《西厢记》成为传之千世的古典名著。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说的是学生们在背诵牛顿三大定律时,无意中通过了高级文明的检测,避免了地球毁灭的命运。而刘洋的《火星孤儿》,则是以高考之名为对付突发事件而有意建立的一所特殊学校,一所建立在离地球25000千米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空站,为的是破译外星文明通过石碑传来的信息,从而收到了外星文明的求救信号,避免了两个文明之间的战略误判,拯救了人类。虽然是类似的点子,但是,刘洋的创新是显而易见的。

有人评论,说《火星孤儿》是向韩松致敬,是一部以科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科幻小说。又有人说,《火星孤儿》是向刘慈欣致敬的作品,是一部以科幻未来主义的手法创作的科幻小说。

是的,我们读这部作品,看到了韩松那种诡异的文风,想起了《火星照耀美国》,看到了科幻现实主义从现实社会中的事物出发生未来故事的写法。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了对高考的关注。小说用了长篇小说二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来编织每个学子都经历过的高考故事,以为是对现实中高考弊端的谴责。读完全书,才发现这所对付高考的学校,是人类刻意执行的一个拯救人类的“263”计划,与谴责中国的高考制度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对如训练特种兵一样极端严酷的极限生存训练,甚至残忍的、不人道的方法,比如用电极来惩罚学生有了理解。因为,正是这种方法培养出了一群拯救地球文明和人类的高中生。

是的,我们读这部作品,看到了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身影,看到了科幻未来主义手法的痕迹。作者如刘慈欣一样,构建了一些想象出来的科学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推导出实施的技术细节,建立了现实科学中子虚乌有的“二维宇宙学”。二维宇宙学核心技术是外星文明的“暗物质”。这种“暗物质”不是地球科学中所指的暗物质,而是处于二维空间中的电子。这是有一定依据的,理论物理学中的“弦理论”,就认为组成万物最基本的东西,是一种二维的弦,并由此生发出十一维空间理论。虽然这个理论体系并无任何证据,也遭遇到科学界的质疑,但是,它却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很广阔的想象空间。

刘洋在《火星孤儿》中,建立了“暗物质”科学体系,一种能够自洽的体系,一个不能“证伪”的体系。“暗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与地球文明的矛盾冲突,引起了地球上的灾难。而用经过特殊训练的高中生,实现了与外星文明的沟通,找到了两种文明之间的关联,制止了地球上的灾难,拯救了地球与人类。这种"暗物质"及其生发的核心技术,是刘洋前无古人的科幻设定的创新。

不只是未来科技设定的创新,刘洋的《火星孤儿》充满了各种创新,阅之扑来满面春风,香气袭人。比如说,除了有“点子”的创新,科学设定的创新,还有创作方法的创新,世界观设定的创新。

在《火星孤儿》中,刘洋的创作方法归哪一类?有人说,刘洋是科幻未来主义的代表作家,可是,他从人尽皆知的高考入手,从审视现实中的高考制度入手,这明明奉行的是科幻现实主义。然而,小说的后半部却是用未来两种文明的冲突来反思地球文明,似乎用的又是科幻未来主义。谁见过把科幻现实主义和科幻未来主义那么融洽地融合在一起来写科幻小说?有人说,这是一部软科幻作品,作品中充满了人文关怀,是对现实中不合理现象的反思,又有人说这是一部硬科幻作品,他设定的技术有详尽的细节,硬得不能再硬。

其实,刘洋的《火星孤儿》,是软硬兼施的,这个也是创新。有人认为《火星孤儿》是少年科幻小说,但是,这部小说采用的不是少儿视角,更多的是成人视角。因此,这部小说,不能把读者对象只锁定在少年上,它既是一部少年科幻,也是一部成人科幻,老幼咸宜,这还是创新。

刘洋在《火星孤儿》中的世界观设定上也有创新。作品中用现有的物理定律不能解释“外星人”的许多事物,表达出对地球科学技术的一些定论的质疑,似乎世界另有玄机。作品中暗示,现在的世界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幻觉而已,真理后面还有真理。这种怀疑精神、探索精神,虽然是许多科幻小说的世界观,但是,作品把这种怀疑精神发挥到极致,就是创新。

创新,是文艺作品的灵魂。工匠和发明家的区别,在于工匠照本宣科,高明的工匠可以将仿制发挥到极致;发明家,则以创新为骄傲,设计出世界上从未见过的产品;画匠和画家的区别,也在于画家的作品是世界上从未见过的,每一幅画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包括画家本人,也是不能复制自己的作品的。

科幻小说也是如此,优秀的科幻小说不能归类于“刘慈欣”式的、“韩松”式的,或者“凡尔纳”式、“阿西莫夫”式的,它就是它,是科幻小说大厦中的唯一。

因此,不能把刘洋的《火星孤儿》归属于向某某作家、某某作品致敬的作品,用某某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

笔者以为,刘洋写科幻小说虽然对前人有借鉴,但并未考虑自己用的是什么主义,写的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乃至是软硬兼施的科幻,怎么写,能讲好事,能表达自己的理念,自己的世界观设定,就怎么写,只要写出好小说就行了。可谓“管他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因此,笔者以为,《火星孤儿》是一部独具匠心的长篇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的一大收获,刘洋则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来源:kpzj01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2MzA4Mw==&mid=2247486700&idx=1&sn=451c579ef6edfb8ba4c917abc8002994&chksm=ec70f9a8db0770be329776f94ec0604cf0a65e64ea291b02f18637deca1009ac52d945b3379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暗物质 韩松 外星文明 刘慈欣 科幻小说 未来主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