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缪昌文:解开制约创新活力的“封印”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4-03

来源:江苏省科协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3 月 29 日,在江苏省工程师学会 STEM 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缪昌文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如何建设创新体系问题提出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缪昌文


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


缪昌文表示,科技创新已是全球趋势。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科技创新全球化、多极化、大众化趋势越发明显,一方面,全球面临共同挑战的复杂性、高层次科学研究的艰巨性会促使全球化的依存与协同日趋加深,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合作研究与资源共享,并将逐步推动创新中心由欧美向东亚及其他地区扩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促使创新门槛降低,催生更多的新型科研机构和组织,推动科研创新活动多极化、大众化。

他强调,未来,科技创新会更加注重以 人 为 本 。 绿 色 、健康 、智能成为将来引领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研究 利用 、绿色低能耗产品与技术研究 ,如绿色农业 、绿色建筑等 ,还要重视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发展健 康产业 、智能化导向,如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等。

3月29日,省工程师学会 STEM 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好的平台氛围是人才培养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呢?缪昌文结合江苏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给予解答。


缪昌文认为,人才成长首先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他表示,我省一直重视人才培养,政府推出鼓励科技创新40条政策,出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6条意见,着力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同时全省有近百名两院院士,高校及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人数在全国也名列前几位,我省是人才资源大省,有条件将这种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创造的优势。


其次,人才创新创业需要有更好的平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感情和待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创业条件,否则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江苏这几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资金等投入和扶持,加上高校院所和企业自身的建设,科研条件已经在一些领域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为引进培养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缪昌文表示。


最后,人才扎根创业要解决好后顾之忧。他认为,关心优秀人才,既要充分发挥人才的才能,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又要提供后期培训和充电的机会,还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创新创业。

3 月 29 日,江苏STEM 教育高峰论坛现场


解开制约创新活力的“封印”


在缪昌文眼中,江苏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优秀人才资源丰富,一批创新能力强、意愿高的人才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施展。如果能够打开这个“封印”,科学引导他们的创新活动,对江苏的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将是极大的推动。


“要进一步抓好创新政策的落地和引导作用。国家在鼓励科技创新、个人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项目经费加大研究人员费用比例、小微企业融资扶持等,但这些政策在各省市具体落实时,尚未形成完善的配套细则,好的政策无法完全落地,不能发挥对科技人员真正的激励作用。”缪昌文说。他建议,我省应该尽快出台一些政策配套细则,让科研人员更加专注于研究工作本身,如在重大科研项目团队设“科研秘书”;对科研人员的考核区别于机关考核模式,实行成果导向,并给予更加宽松宽容的环境和氛围等。

缪昌文指出,江苏的科研条件在全国有一定的优势,一些领先的科研设备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条件相对薄弱。而设在高校院所的研发机构,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开放共享难、重复建设多一直是两大难题。因此建议借鉴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运行模式,探索建立高校、院所实验室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省内同学科的实验条件与设施,建设共享管理机制,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的设备利用率,对一些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税收减免、财政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建设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使这些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缪昌文表示,“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当前的科研工作,由于考核方式和指标导向,往往偏重研究论文的发表和专利著作的形成,高校和院所缺乏对成果后期转化的兴趣和工作力度。而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对成果转化兴趣更大的企业,由于研究积累和体制机制的原因,很少能获得将成果合作开发并转化的机会。”他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法》给出了实施细则,推进产业创新,最终落脚点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企业,建议政府搭桥,建立一些产学研联合实体和产业联盟,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孵化。

作者:何佳芮

编辑:谢长美



来源:gh_1d89a2a9e771 江苏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jU4Mzk2MA==&mid=2247485723&idx=1&sn=5f848441a59fd5dac85b37b3ad1cd08f&chksm=fbc3946cccb41d7aa148858ada5f57e225bdc22da9039325773e01754209d86bca1ee60fcd09&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