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今日科技话题:宝瓶座伊塔流星雨、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系列关键装备、大熊猫、高效的太阳能装置、新血液检测方法、实验鼠皮肤细胞

今日科技话题:宝瓶座伊塔流星雨、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系列关键装备、大熊猫、高效的太阳能装置、新血液检测方法、实验鼠皮肤细胞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5-05

来源:山东科协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1宝瓶座伊塔流星雨5月6日极大 我国公众可赏“长尾巴”流星


▲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天文专家介绍,宝瓶座伊塔流星雨5月6日迎来极大,每小时将有数十颗流星划过夜空。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有望目睹到“长尾巴”流星。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整个上半年活跃的大流量流星雨都很少,年初的象限仪流星雨之后,真正“拿得出手”的要数5月上旬的宝瓶座伊塔流星雨了。


据了解,宝瓶座伊塔流星雨群内流星属于快速流星,且亮流星多,很多流星都有余迹,还是很值得天文爱好者观测的。天文预报显示,今年的宝瓶座伊塔流星雨极大可能出现在北京时间5月6日22时。


——新华网


2我国实现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系列关键装备国产化

从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了解到,经过10多年技术攻关,我国成功实现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系列关键装备的国产化。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拓宽液体燃料供应渠道,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缓解环保压力意义重大。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建设的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示范项目,是国家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


自示范项目启动以来,除了高差压减压阀,高温高固耐磨离心泵、煤浆进料泵、耐磨球阀、煤气化飞灰过滤器陶瓷滤芯等关键装备均已实现国产化。目前首条生产线的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8%以上,既解决了生产线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瓶颈,还带动了我国煤化工关键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提升,为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扫除了障碍。


——新华网


3研究显示大熊猫吸收营养的结构更像食肉动物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中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团队发现,从消化吸收营养结构上看,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属于食肉动物,而非食草动物。


新近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熊猫日常摄入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数量更接近“超级食肉动物”,而吸收的能量约半数来自蛋白质,这与狼和野生猫科动物相近。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说,从食物种类看,大熊猫更像食草动物,但从它所消化及吸收食物的常量营养结构看,大熊猫属于食肉动物。


——新华网


4科学家创造了一种高效的太阳能装置来制造氢气


氢动力燃料电池有可能让驾驶员长距离行驶,然后重新注入燃料,类似于当今燃气动力车辆的工作方式。问题在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没有氢气基础设施,也没有多少氢气可以及时生产。来自EPFL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LRESE)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装置,该装置集中太阳辐射,以较低的成本在给定区域内产生更大量的氢气。


该系统采用增强型光电化学系统,与太阳辐射和智能热管理相结合,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转化率为17%。该团队指出,17%是前所未有的效率。团队创建的技术是稳定的,可以处理日常动态太阳辐射。该团队创建的设备有一层薄薄的水,以冷却太阳能电池,并且允许提升太阳能电池表现性能。由水提取的热量被转移到催化剂中,从而改善化学反应并增加氢气产量。


——环球网


5斯坦福大学新血液检测方法可诊断慢性疲劳综合症



几十年来,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一直在努力证明这种使人衰弱的疾病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生理疾病。现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新型血液检测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第一个诊断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工具。


创新的新血液测试基于“纳米电子测定”,旨在测量微小血液样本影响数千个电极的电活动流的方式。血液样本受到“压力”会导致血浆中的免疫细胞破坏电流。对电流的破坏越大,细胞受到的压力越大。


对40个血液样本(20个健康样本和20个CFS / ME样本)进行的早期初步研究显示,所有慢性疲劳受试者均对电流造成严重破坏。使用这些“中断”作为CFS / ME的“路标”,测试最终返回100%准确的结果,确定所有20名CFS / ME患者在健康队列中没有误报。


这项新研究的资深作者Ron Davis说道:“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细胞和血浆会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甚至不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但有科学证据表明,这种疾病不是患者思想的捏造。我们清楚地看到健康和慢性疲劳综合症免疫细胞处理压力的方式存在差异。”


——环球网


6新研究将实验鼠皮肤细胞转化为胚胎所需的三种干细胞



以色列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将皮肤细胞转化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种主要干细胞,即可分化为胚胎、胎盘、脐带等组织的干细胞。


研究人员说,这一成果不仅对研究胚胎和胎盘缺陷、解决某些不孕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还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在没有精子和卵子的情况下利用人类皮肤细胞培育出完整的人类胚胎。


早在2006年,日本研究人员就发现,成体的皮肤细胞可以通过“重新编程”,回到类似天然胚胎中的干细胞那样的状态,有潜力重新分化成各种器官和组织,这类细胞被称作“诱导多能干细胞”。近年来,研究人员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培育出了心肌细胞、肝脏细胞等多种细胞,但还没能用它培育出胎盘等组织。


——新华网



来源:gh_562f69198929 山东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c4OTQyNw==&mid=2247487369&idx=3&sn=8df76a28e65c0ed811a0172f61abf1b9&chksm=e819a795df6e2e83dea570165aed034346a9f58df6ef726a27fcf190a35caa9141d536e8961f&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