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新型巨自旋霍尔效应金属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5-08

来源:X一MOL资讯

电子具有电荷和自旋两种内禀属性。19世纪以来,人类通过对电子电荷特性的调控发展了微电子学和集成电路技术,实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近年来超级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诸多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大容量快速信息存储和处理产生了空前的需求。随着不断小型化和不断提高集成密度,目前基于电子电荷特性的主流信息存储芯片技术(DRAM和SRAM)因其高能耗和尺寸限制效应走向微电子学极限,无法满足未来信息存储需要。基于巨自旋霍尔效应(Giant spin Hall effect)材料的磁随机存储器(MRAM)技术被认为是极具市场前景的下一代超高速、超高密度、超低功耗、无限可读写的信息存储技术。这种新型MRAM技术的关键在于研发出低电阻率、高稳定性、兼容FeCoB-MgO磁隧道结和现代CMOS半导体集成工艺的巨自旋霍尔效应金属。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朱礼军博士与其合作导师Robert A. Buhrman教授和Daniel C. Ralph教授合作,系统报道了贵金属合金Pd-Pt中的巨自旋霍尔效应,在Pd-Pt/FeCoB体系实现了高达26%的自旋扭矩效率,自旋霍尔角高达60%,并揭示了其主要物理起源是能带的拓扑性质(贝里相位)。Pd-Pt合金同时具有低电阻率(~57 μΩ•cm)、高热稳定性、抗氧化和化学腐蚀等优点,同时与FeCoB-MgO磁隧道结和现代CMOS半导体集成工艺完美兼容,因而是MRAM自旋霍尔材料的理想选择。如图所示,与其他自旋霍尔金属和拓扑绝缘体相比,基于Pd-Pt的MRAM器件具有最低的功耗。从能效角度看,Pd-Pt优于朱博士之前报道的Au-Pt合金(Phys. Rev. Lett., 2019, 122, 077201和Phys. Rev. Appl., 2018, 10, 031001);相对于近期报道的拓扑绝缘体BixSe1-x(Nat. Mater., 2018, DOI: 0.1038/s41563-018-0136-z)能耗更是可以降低二十分之一以上。

20190508100444_cc664e.jpg

图1. (a) 基于自旋霍尔金属的MRAM量子比特;(b) 自旋霍尔效应示意图;(c) 功耗比较

此外,朱博士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Xiaoqin Li教授合作,通过布里渊光散射实验证明在Pd-Pt/FeCoB界面存在很强且可大范围调控的DMI(Dzyaloshinskii-Moriya interaction)相互作用。DMI相互作用有助于MRAM超高速信息的写入。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朱礼军博士。

来源:X-molNews X一MOL资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611161&idx=5&sn=3319445f4314e82b455d47a65f1c2041&chksm=80f7c449b7804d5fb594d1db5a0dc83e98bf871f091fd1524761f9cf84d47dae6d16e3c0e4b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霍尔效应 自旋 电子自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