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古代大熊猫全基因组成功测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5-11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科技日报记者今天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赖旭龙教授团队获悉,该团队携手海内外科研团队,运用古DNA实验方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测定出世界首例古代大熊猫全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于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当代生物学》上在线发表。

赖旭龙对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此次测定的首例大熊猫古基因组研究样品系在我国云南腾冲江东山发现的全新世大熊猫个体的化石,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该个体生存年代为距今5025±35年,是迄今发现的该地区最晚的大熊猫化石记录。

20190511120921_13be72.jpg样品采用地——云南腾冲江东山远景。图片由论文合作者、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吉学平提供

赖旭龙说:“我们运用古DNA实验方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得到了1.2倍覆盖度的大熊猫全基因组,为全面系统地构建大熊猫种群迁移演化历史提供更值得信赖的微观分子数据。”

对该基因组的分析发现,该全新世大熊猫样品代表一个与现生大熊猫不同、现已绝灭的大熊猫遗传谱系。该谱系与现生大熊猫的祖先种群存在基因交流,使得该绝灭谱系的部分基因在现生大熊猫基因库中幸存。

近些年来,多个国内及国际组织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策略。鉴于大熊猫种群现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16年在其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大熊猫物种的保护级别从“濒危”变为“易危”。

20190511120921_156021.jpg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DNA研究团队成员赖旭龙教授(右)、盛桂莲副教授(左)等在野外考察。图片由盛桂莲提供。

论文第一及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盛桂莲解释道:“公众可能会因此产生错觉,认为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可以稍微懈怠一些。然而,对于物种保护而言,除了种群大小这一参数,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影响其演化存亡的另一关键因素。古代大熊猫全基因组的重建和分析确定了大熊猫在从古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丧失了特定的遗传谱系,付出过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代价。”

深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保护。赖旭龙表示,该团队计划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新论文中报道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研究更老年代、更多地点的古代大熊猫样品,构建更完整的大熊猫种群演化历史,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大熊猫的演化、迁移与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依据和借鉴。

德国波兹坦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有关机构的研究人员参与合作,《自然》杂志网站对这一成果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

来源:kjrbwx 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DI5MjI4OQ==&mid=2247518787&idx=2&sn=cb99ed6aea512d0058f58c5a5f0bab39&chksm=eb14816ddc63087b37446111b4117e3ee6bd8db506b29c6dd830f676fe16d6968edf42fc0b4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大熊猫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