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撤论文重登《自然》,编辑部是这么想的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13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撤稿可以提供一个重新审视某个话题的机会。

5月30日这一期《自然》的读者可能会对其中一篇论文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2017年,我们曾以《亚洲冰川是预防干旱的重要的区域性缓冲带》(Asia’s glaciers are a regionally important buffer against drought)为题,发表了作者Hamish Pritchard的一篇建模论文。如今,我们以高度相似的标题《不断缩减的亚洲冰川为大量群体抵御干旱压力》(Asia’s shrinking glaciers protect large populations from drought stress),再次发表了该作者的论文(H. D. Pritchard Nature 569, 649–654; 2019)。据我们所知,这是《自然》历史上首次重新发表一篇已经被撤回的论文。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呢?

研究人员对扩增后的数据集进行重新分析和建模后发现,亚洲高山地区的冰川可为多达2.8亿人提供基本用水。

来源:Mantaphoto/Getty


在原始论文发表后不久,眼尖的读者马上注意到了论文对此前发表的冰川物质平衡预估数据的合并和解读存在严重差错。我们后来在“编辑部关注”中对这一错误的性质做了详细说明(Nature 550, 548; 2017)。由于错误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诸多方面,包括分析方法的一些重要细节,Pritchard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撤回了论文。这么做也能让他自由开始重新建模的工作。


从编辑层面来说,我们对这个话题仍抱有兴趣,对论文的重新提交也持开放态度,但我们告诫作者,我们会重新评估这篇论文对《自然》读者的重要性和相关性。事实证明,在重新提交的论文中,最为关键的结论基本没有变化,但论文的潜在影响力似乎扩大了。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这期间,出现了新的重要数据集。


原始论文认为亚洲高山地区的冰川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满足1.36亿人的基本需求;重新发表的论文基本延续了这些结论,但提出了受影响人数的区间估值,并将区间上限设定为2.8亿人。经过审稿人的广泛审阅——这些审稿人都对研究的撤稿历史知情,新论文正式发表了。为了保持透明度,新论文还附上了撤稿版本的链接。


一篇论文的结论在撤稿修回后,变得比之前更具说服力,像眼前这样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但整个过程和结局也说明了论文被撤有各种原因。最极端的情况当然是明显造假,其次是会影响论文主要结论的无心失误,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现代研究的混乱现实——所有输入参数、模型和分析在整合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错误,而对这类错误进行快速修正既不现实也不够理想。这种情况下,撤回最初的错误论文,并进行重新研究,还有再次发表的希望,但前提是研究结果仍具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今天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要让“撤稿”的标签一叶障目,而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以免错失那些真正重要的新发现。 


原文以Look beyond the ‘retraction’ label为标题

发布在2019年5月29日《自然》社论上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1676-8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英文原文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9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来源:Nature-Research Nature自然科研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yMDY0MQ==&mid=2652561196&idx=2&sn=b3be293c695472afe250c61441dc71c3&chksm=80cd71a2b7baf8b410000bbd6896bef303fa6966164e2f281dad4eb5024ebd259e1f283a46c1&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