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星监测网抓拍大量红色精灵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13

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6月9日清晨,当中国流星监测网(CMMO)临淄站站长王磊习惯性调出前一夜的数据时,简直惊呆了:数据中心不仅仅有观测的主要对象——流星,更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形态不同、大小不一的高空大气放电现象——红色精灵。虽然此前站上已记录过几次精灵现象,但如此大规模的罕见爆发却也让他无法淡定。很快,圈内、微博迅速被这一消息刷屏。

20190613180117_d8b5f1.jpg

 6月12日,国际权威太空环境预报网站“太空天气”在主新闻栏大篇幅报道中国流星监测组织(CMMO)临淄站捕获55个红色精灵的新闻

/ 一夜55个涵盖所有形态分类

在山东持续了一个星期的不稳定对流天气后,8日晚上,莱州湾上空出现了一大片强对流云团。临淄观测站距离雷暴区的距离只有150公里左右,而设备所在地的天气晴朗提供了观测精灵的必要条件。王磊将观测设备对准了东北方向,没想到这一次的例行方向调整,成就了一次大规模精灵记录。数据总共记录了55次红色精灵影像,其中涵盖了国际分类中的全部形态,特别是其中的水母状精灵更是极为罕见。

20190613180117_dc1ee6.jpg

“红色精灵”的照片一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夜晚的天空中有大片的火焰状红光,另外还可以看到多颗流星的痕迹。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现象“太壮观了”,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图片的真实性,表示当晚并未在天空中看到照片所示的现象。

/ 让全世界为止倾倒的精灵

红色精灵其实是一种伴随着雷雨所产生的高空大气放电现象,通常发生在雷雨云云层顶离地面约三十到九十公里的高空。精灵上半部是红色,底部则渐渐转变为蓝色,宽度约在五到十公里内,可持续约十到一百毫秒,如同闪电般转瞬即逝。由于这些发光体的颜色是红色,且在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到三十分之一秒,有如鬼魅一般难以捉摸,所以科学家称它们为“红色精灵”。

20190613180117_df3081.jpg

红色精灵最早在1886年被发现,但一直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其与雷暴和闪电的关系。从1886年发现到之后的100年间没有任何的文字图像资料能证明这种壮观的大气闪光现象形成的原因,直到1989年7月时任明尼苏达综合大学的物理学教授John R.才第一次记录下红色精灵的影象,从此揭开了蒙在红色精灵脸上100多年的神秘面纱,第一个彩色“红色精灵”的照片是由阿拉斯加大学Sentman教授所领导的红色精灵研究团队于1994年所摄得。

20190613180118_e18fb6.jpg

最亮的红色精灵人类肉眼就可以看见,但长久以来并不为人们所知。究其原因大概在于这种现象发生在极端明亮的云对地闪电之后,并不会特别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而且发光时间通常持续不到三十分之一秒,亮度也不很高,出现的几率又相当低。因此,科学家必须使用高感光度的摄影机,持续对雷雨云的上空录像,才能纪录到这种高空短暂发光现象。

/ 精灵监测是流星监测“副业”

近年来,非专业的爱好者团体在专业的观测、研究领域里,做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其中,在青岛艾山天文台的倡导和先期实践下,一批爱好者自发组织了流星监测体系,2017年10月底,山东流星监测网第一批8个站点正式开始运行观测。截止到2019年6月,全国共有7个省的13个正式监测点投入运行,并且还有更多站点正在筹建。

20190613180118_e3fad4.jpg

2019年初,流星监测网在监测流星的同时,也已利用流星监测网的设备优势,进行了红色精灵的联网监测。在之后的几个月中,艾山天文台中心站、淄博中心站、云南中心站、东营中心站都有红色精灵斩获记录,但是仅限于一个或者两个。而6月9日临淄站的这一次观测则称得上规模较大,其原始监测影像极具科学价值,这也将极大的推动国内建立完善的红色精灵观测体系。

来源:chineseastronomy 中国国家天文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YwODk3NA==&mid=2659304238&idx=1&sn=21a87e19afc4abe0fbd04b0e810243b7&chksm=bd8083cf8af70ad9a29fbeb9e3e0a8b0f0b726ad90b44730e37338bb69e5d5c4f4a7404e5798&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新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