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48讲—我的中国“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21


618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的杭州科学大讲堂第148讲,在下城区社区学院举行。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韩雁教授应邀作了“我的中国‘芯’”的主题讲座。



韩雁教授说,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广泛应用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终端、物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无现金支付等各个领域。电子产品无处不在。

芯片为什么重要?她指出,半导体芯片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软件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前提,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是以IC产品的升级和换代为基础。围绕IC领域的竞争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最为激烈的制高点之一。

韩教授认为,通信、软件和芯片,就像是人的神经系统、灵魂和心脏,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在这次中美经贸摩擦中,美国首先封锁通信,企图斩断华为、中兴通信的“神经系统”。韩教授强调,目前我们国家的集成电路进口额已超过石油,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口产品。集成电路产业包括设计、加工、制造,封装、测试等各个环节。设计是智力密集型,制造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封装是劳动和设备密集型。集成电路技术是先进的技术,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集成度就翻番。集成度翻番意味着芯片面积不变,晶体管数增加一倍,或者晶体管数不变,芯片面积缩小一倍。我国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封装测试是差距最小的,基本上我国已处于世界前列水平;设计差距也不大,我们有高精尖人才;制造方面差距很大,制造的模型准确性比较低,生产周期比较长,产品合格率比较低。其他外围产业,如材料业中硅单晶材料、光刻胶、纸浆等都需要进口。

尽管我国的芯片设计和制造业面临着种种困难,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韩教授提到,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高度重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到十二五,信息产业部六项重大工程,集成电路升级工程已放在第一位。



韩教授表示,目前,中美贸易战对于芯片产业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矛盾激化会限止高端设备、软件及材料的进口,致使中国半导体业面临更大的困难。但是,另一方面,美国的做法让大量高精尖人才回流,对于依赖进口的思维方式也会转变,国内芯片用户纷纷探寻本土供应。我国的芯片产业发展正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全世界投入在减少,中国却在增加;全球最大IC市场在中国;海归+本土人才逐步积累增多,经验增多,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等巨大潜能,中国的半导体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洪萍)

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hkx.org.cn/gzdt/gzdt.asp?tpf=1&tp=21&newsid=14832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