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思】上海地铁“大脑”:缩短维修响应时间约30%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24

来源:上海科协

记者:刘禹


  在上海地铁通号智能运维平台的电子大屏上,准确显示着上海地铁实时运行状态和核心指标,仅两三个人值守,就可以监控和掌握上海所有地铁线路的运行状态。


  近年来,随着上海地铁线路和里程数持续增加,运行时间不断延长,列车运行间隔逐步缩短,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越来越复杂,对于运营和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现地铁高效运营的背后,离不开地铁“大脑”的监控和调度。


  从2014年起,申通地铁围绕轨道交通健康管理领域重大难题,研制《列控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建成全国首个龙阳路通号线网运维中心。该成果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应用后,进一步提高了列车控制系统可靠性,使应急响应时间缩短约30%,运维成本降低近16%。


大大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乘坐地铁时,偶尔会遇到列车因为故障停留几分钟的情况。很难想象,就在这短短几分钟内,维修人员就可以完成一整套应急响应处置流程。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综合监控室主任孙杰介绍说,过去列车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需要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拿着板卡,沿着车厢一节一节地排查,确定具体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维修措施。但地铁运行数据量巨大,人工调阅分析无法做到全覆盖,不但效率低,而且单纯依靠人的经验,不确定性大。


  采用多引擎驱动的智能分析技术的地铁“大脑”,实现了数据自动分析、故障位置和原因自动定位等功能,可以第一时间向维修人员给出对应的维修流程和建议,大大降低应急响应时间。


  不但可以监控列车实时状态及性能,进行实时故障诊断,地铁“大脑”还可以自动发现设备隐患进行预警。大屏上,车载状态实时显示:17号线有50辆列车,其中2辆用蓝色标出,提醒工作人员晚上需维护。而在过去,每辆列车每天都需要维护。


降低维护门槛和成本

  道岔转辙机是用来改变轨道进路方向、控制列车转换轨道的设备,关键设备每天需要转换运行约500多次,一旦出现故障,列车将无法转换轨道,是轨道交通运营的“致命风险点”,也是故障零容忍的环节。孙杰介绍说,针对这一环节,地铁公司建立了2036种故障模型,用于AI自动识别故障及原因,严防死守安全关。


  孙杰指着屏幕上的故障曲线说,每条曲线都代表一种故障类型,其背后原理都可以写一篇论文,技术难度很高。过去,为保证设备可靠性,每台道岔转辙机都要定期维护,即便如此,有些故障隐患也只有工作20多年的老师傅才能提早判断出来。


  如今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系统可以智能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故障预警准确率超过95%,不但可以减少现场巡检频次,而且只要具备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技能的人员就可以胜任,大大降低了专业人员的维护门槛和成本。



  此外,为保证安全,以往道岔转辙机一般使用10万次就会强行更换。如今通过监控环境湿度和温度,以及设备运行工况,系统还可以对设备健康度进行评分,对使用良好的设备可以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据介绍,申通地铁正在建立跨专业大数据平台,在智能运维平台中融入车辆供电系统等多维度大数据,实现多专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规律挖掘。


  目前,智能运维平台已经覆盖上海地铁12、13、16和17号线全线,2号线和11号线的道岔转辙机已经介入,其他线路正在逐步改造中。产品和标准可推广应用到高铁及国内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同时也可推广至其他国家轨道交通运维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SHKX47 上海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xMTUxNA==&mid=2653013311&idx=2&sn=c7da69e9d9744dda288ca7b9d8fb4334&chksm=8409828ab37e0b9cc0e9be43cfe493dd3e47e61bd9679f682a5f94f130b4a0b07eb2227d5ad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地铁 交通 民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