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方面取得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25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小方初步探讨了我国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层面存在的困难及这些困难背后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该文章发表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杂志上。

  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食品重金属污染情况和主要污染源,指出在土壤超标率初步明确的情况下,长期允许未受监管的污染粮食生产和流通有悖法律,因此,发展以优先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的安全利用技术迫在眉睫。

  李小方在该文中指出,以转移、覆土、萃取为目标的场地污染修复技术基本上不适用于农田安全利用。安全利用技术的基本目标是在土壤、根际、体内转运等环节实现对重金属的多重阻隔。

  李小方提出,一是技术要尊重土壤的属性。土壤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功能,还在于其作为人类资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大规模施用修复技术可能永久改变土壤原本物化性质的钝化剂,有可能带来生态风险。二是要尊重相关方的利益,尊重市场原则。安全利用本质上仍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而不是场地修复,因此必须考量技术成本问题。安全利用技术的推广不能成为农民和当地政府的负担。

  论文链接

 

图: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农业技术框架说明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1906/t20190624_4696418.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重金属 农业 三农 环境污染 时政 土壤重金属污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