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技术发展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6-27

来源:中科院高能所


“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的,没有基础研究和教育的投资,发展经济的实用途径是不可能持久的。” 26日举行的“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基础研究与教育对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00年以前,经典物理带来了微波技术、航空工程、光学工程、内燃机等;60年前,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引发了计算机、超导体、激光和半导体;50年前,原子核物理产生了核能的应用和同位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丁肇中表示,今天,我们正享受着由基础研究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成果,通讯、集散及交通、医疗等诸多领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可是,常常被人们忘记的是,为这些成就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当初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去不断探索,而不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丁肇中把研发创新比作一个金字塔,“从基础研究变成应用的金字塔来看,由于新技术的出现,金字塔不断地在增高,同时,基础研究也在不断扩张它的底部,‘走’到最外面去交流。”

基础研究构成了金字塔的底部,一方面去探索小尺度的微观世界,即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等;另一方面,去探索大尺度的宇宙,包括行星、恒星、银河系。

丁肇中表示,有时候基础研究因为远离日常生活而受到责难,只有在一段时间以后,金字塔的应用部分长高了,公众对奇怪的新现象熟悉了,它们才看上去比较“实际”。他认为,今后金字塔没有任何理由不会继续扩大和长高。

“许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必须集中发展立即有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听到这样的争议:是支持‘无用的’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将资源集中于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研究?”丁肇中说,“从历史的经验看,这种观点目光是短浅的。”

丁肇中表示,从发现一个新现象到市场化大约需要20—40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段时间太长了。“研究工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深入到未知的领域时,很难做出预言,基础研究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的自由空间和长远的眼光。”

“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转化的。” 丁肇中说道。


来源:casihep 中科院高能所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QwMDUxMg==&mid=2651463769&idx=2&sn=fa94b6cda3734edbcfbeabb10a2a722e&chksm=84fed636b3895f2001a9eb5037e39079a5d19159f4669e1d814e93069c1b880d17e81f60d172&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丁肇中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