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今日科技话题: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亚洲陆上第一深井、“雪龙2”号、阴影区陨石坑、鸟类胚胎、“储热砖”

今日科技话题: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亚洲陆上第一深井、“雪龙2”号、阴影区陨石坑、鸟类胚胎、“储热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7-26

来源:山东科协

1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7月25日13时0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民营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制,是一种采用垂直热发射方式的四级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箭体最大直径1.4米,全长约20.8米,起飞重量约31吨,5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60公斤。此次发射的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分别由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研制,入轨后将开展一系列技术验证。


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的首飞,也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的第3次民商火箭发射。


——新华网


28882米:亚洲陆上第一深井在塔里木诞生


日前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获悉,截至7月19日,中国石油重点风险探井轮探1井钻至8882米后转入钻井完井阶段。这口井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刷新亚洲陆上8877米最深测井纪录,刷新亚洲陆上8641—8649.5米井段最深取芯纪录。


轮探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寒武系盐下台缘丘滩带,于2018年6月29日开钻,由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承钻。


面对轮探1井地质资料极度匮乏,超深、超高压、超高温、含硫等钻探难题,自开钻以来,塔里木油田公司坚持工程地质一体化,精细地质分层研究,从井身结构、钻具抗拉、水力学等方面开展优化论证。优化设计井身结构为四开四完,备用五开五完。优选定制小接箍高强度钻杆及配套胶皮护箍,增加钻具抗拉强度,减少对套管的磨损,确保井筒完整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验和摸索出目的层钻进的最佳钻井液配方与性能。开展水泥浆体系高温性能评价试验,确保超高温固井安全施工,为目的层固井做好充足的技术储备。


——《科技日报》


3“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首次“回家”


7月23日,工作人员协助“雪龙2”号停靠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位于长江口南岸、上海浦东新区五号沟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是我国极地科考破冰船停靠的“家”。7月23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的码头启航移泊,第一次来到了自己的“家”。


“雪龙2”号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细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造,于今年7月11日交付。此次航行,也是“雪龙2”号的船员们第一次自主驾驶这艘融合国际最新船舶技术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新华网


4 阴影区陨石坑或是储冰窖 月球表面水冰可能远超预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3日报道,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3位研究人员发现的一些证据表明,月球表面的水冰或比以前认为的多得多。


包括戴维·佩吉在内的3位研究人员对水星上的冰和月球上的阴影区域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研究发表于最近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


此前,研究人员使用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提供的数据发现,水星两极地区有一些陨石坑,从地球上看,这些区域笼罩在阴影中;数据也揭示了这些陨石坑内存在水和冰蒸汽的证据。研究还表明,冰能在陨石坑中持续存在,因为它们被遮挡,防止了被阳光分解。


——《科技日报》


5 鸟类胚胎可感知外部警报并传递信号


据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7月2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鸟卵中的胚胎,可以感知来自成年鸟的警报叫声,并通过振动的方式将这种信息传递给同巢的其它鸟卵。这一信息将能帮助发育中的胚胎做出调整,更好地适应孵化后的外部环境。


许多动物的胚胎都能通过激素或声音信号接收到来自双亲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设定胚胎的发育,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产后环境。对于在卵内发育的卵生动物来说,卵会通过振动交流它们的发育水平,让同窝的兄弟姐妹可以同时被孵化。不过,此前科学家并不知道卵是否可以感知外部环境信息,并在巢中传递这种信息。


此次,西班牙维戈大学科学家约瑟·诺基拉和阿尔伯托·瓦伦多,将黄腿鸥的卵分成3枚一窝,对一些窝卵播放成年鸟的捕食警报叫声录音,并让其它窝卵处于隔音的环境。在播放成年鸟警报叫声的窝卵中,研究人员只让其中两枚卵听到录音,以此研究警报叫声是否会影响胚胎发育,以及这一信息是否能够传递给第3枚卵。


——《科技日报》


6 欧空局用月球土壤制造“储热砖”


图片来源:ESA官网


据欧洲空间局(ESA)官网近日报道,ESA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月球的风化层——表面松散的灰尘、土壤和岩石,以储存热量并为未来的宇航员、探测器和着陆器供电。在ESA的资助下,“方位空间”(Azimut Space)公司利用地球上的材料研制出了“月球风化层砖”,也被称为“储热砖”。


“方位空间”公司称,新研制的砖提供了一种在白天存储太阳能并在夜间发电的方式,储存的热量也可直接释放,让机器人设备保持足够温暖,能长时间在黑暗中工作。


ESA人类太空飞行和机器人勘探理事会的艾丹·克劳利解释说:“阿波罗宇航员带回了少量月球岩石,让我们可以在地球上制造非常相似的假月球风化层。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性质与月球岩石类似的地球岩石,将其粉碎,直到颗粒的大小与月球风化层中的颗粒相当。


——《科技日报》

来源:gh_562f69198929 山东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c4OTQyNw==&mid=2247487975&idx=3&sn=e1f1665e5a6733fd502914cdc6cdab66&chksm=e819b9fbdf6e30edcb274cede14735b4de808699f6a88a5acfa54ea94c3e64aaa184a8dcf7f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