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科学秀,孩子们采集200多份实验样本 ——记第六届“谁是王牌诠释者”学生组复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8-14

来源:上海科协


记者:王毅俊

摄影:杨浦东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by尼采


  相声、小品、舞蹈、脱口秀……这不是“欢乐喜剧人”的海选现场,而是第六届“谁是王牌诠释者”学生组复赛的现场。上周末,一群孩子集结在东方网融媒体中心,围绕科学主题,通过脱口秀、舞台剧、相声小品、实验游戏、歌舞等奇思妙想的形式诠释科学知识。



  情景剧《媒体大搜索》,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反映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小选手的从容表演让东方卫视中心制作中心主持人管理部总监王缅来感到欣喜。但作为科学诠释者,科学知识点的准确性、专业性,诠释的逻辑性是评委打分的重要依据。智勇教育创始人关大勇博士指出,节目的编排更像知识的堆积,因为涉及的科学知识过于分散,因此作品无法很好地做到科学的诠释。节目中的桥段“空气炮灭火”也显得科学性不够严谨。评委指出,小选手们用自制的空气炮吹灭蜡烛和现实中的火灾灭火是两码事,事实上一旦发生火灾,大风可能会加速火势的蔓延。



  凹凸组合的相声《我的理想》,从选手的理想说起,内容穿插平时坐飞机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如为何要关闭手机、降落时为何要打开遮光板等。


  评委对节目的科学内容表示肯定,因为只有与人们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才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王缅来说:“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飞机降落时空乘会要求打开遮光板,这个节目给我上了一课。” 但评委也指出,作为科学诠释者有个问题需要注意,科学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如今部分航班已经开通了WIFI上网,科学诠释者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做到更好地传播科学。



  节目《新房子的奥秘》用现场测试甲醛的形式完成科学实验。小选手告诉评委,暑假她去同学家玩,因为同学家房子刚装修好,气味有些刺鼻,所以她想到做这个实验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评委肯定了孩子们观察生活、学会思考的科学素质,但指出了实验过程慢导致节目拖沓的缺点。王缅来说,选手对现场的把控能力,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是此次评分的重要指标。科学诠释者相比科普讲解员,还应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征服力的表达。


  节目《眼球的移动能解释大脑的思想活动吗?》一开始就让观众和评委摸不着头脑。小选手现场邀请了一名观众,通过问答的形式让观众展开想象、回忆和思考。原来,他们是想通过大脑不同的心理活动观察其眼球的变化。如,当一个人在回忆某件事时,他的眼球会往右下转动。


  当科普作家孙正凡质疑孩子们科学结论是否存在偶然性时,孩子们拿出厚厚的一叠卡片——原来为了证实这一心理学结论,孩子们在2个月内对200多名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说到这里,评委们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评委们在点评时却一点不含糊。但凡选手在演示过程中没有讲清科学原理,几位评委在点评中必定“刨根问底”。评委们说:“我们并不是故意刁难小选手,只是希望小选手能真正懂科学,爱科学。

来源:SHKX47 上海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xMTUxNA==&mid=2653014118&idx=1&sn=d30aeb4429850a92aee8dfddbbf2bc43&chksm=84098fd3b37e06c5aab6fae96bc71e82c92803eff331e621ac79d2a1281a4168d2cb2635a34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