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表情包:多样化与类型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8-20

1982年9月19日11:44,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一个互联网电子公告板上第一次使用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微笑符号,他提议“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开玩笑,它就像是一张‘躺倒’的笑脸”。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网络表情诞生了,并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这种利用电脑字符表达图像的形式也被称为ASC艺术。

ASC艺术传到日本后,颜文字应运而生。结合日本特有的漫画文化,颜文字不仅是通常的正脸(如:开心≧▽≦),而且通过调整字符间距和方向等,可以呈现四分之三侧脸(如:惊吓Σ(っ °Д °;)っ),甚至能赋予静态图像以一定的动感(如:摊手╮( ̄▽ ̄)╭),极大地增强了聊天的趣味性。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电信公司DoCoMo将颜文字做成一套标准化的12×12像素的图标加到手机键盘里,即Emoji——它将字符做成图标,有明显的马赛克痕迹,是表情包从字符阶段向图片阶段过渡的作品。其创作者栗田穰崇说灵感源自日本漫画的情绪表现方式,如拿水滴加在人脸上表达焦急、困惑。2011年6月,Emoji被收进苹果IOS 5.0系统的内置输入法,从此风靡全球。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兴盛,表情包的使用在我国也日益广泛。相较于日本颜文字长盛不衰甚至不断更新换代的现状,表情包在中国的发展显得更为丰富多彩。表情包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系统推出的表情包,不易使人不适,能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如微信表情商店里的“小突兔”等。另一种是网民们用已有图片等进行二次创作的表情包。笔者于2018年进行了题为“网络表情包发展历史与现状调查”的问卷调研,共回收约500份问卷,填写的男女比例约为1: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表情包对女性的吸引力比男性更大,且以年轻女性居多。

网络上还习惯按风格的不同以网络语言将表情包进行归类。表情包已成为网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表情包在发展过程中演化出越来越多的类型,除了以ASC艺术和颜文字为主的字符式表情包和以Emoji为主的图标式表情包,还出现了动漫表情包、真人表情包等。这些表情包按素材形式可分为字符、图标和图片三类;按动静状态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而按素材及其设计方法,则大致可主要分为以下八类。

1.颜文字:利用计算机字符,通过编排组合次序所形成的描绘人物表情动作的图案。

2.Emoji:也叫绘文字,即图像字符。

3.插画表情包:以漫画形式绘制。

4.动漫表情包:以动画作品的截图、视频制成。

5.动物表情包:以动物的照片、视频配上文字等制成。

6.恶搞表情包:用现成的图片等进行二次创作,往往带有娱乐性质。

7.文字表情包:以文字截图制成。

8.真人表情包:以影视、综艺作品里的截图、视频制成。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刘星  

排版编辑:刘星

来源:cssn_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wMjMxNA==&mid=2650131522&idx=4&sn=a5d2adce92c6f8bae637240fae04c6b6&chksm=87e75e07b090d711ae2ac88794ffb8adbde9be10bf405ff74ac3614386baabfc19923221ab6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表情图片 emoji 表情包素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