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觉下的科技强国建设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存在由自在向自发与自觉转变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本体化与社会化程度不同,形成了科学自在、科技自发与科技自觉三个阶段。当代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已进入科技自觉状态,而科技自觉下的科技发展规律已不同于科技自发状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便是科技自觉状态下的科技创新实践,而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则要尊重科技自觉下的创新规律。

从科学自在到科技自觉

科学自在是科学规律朦胧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根据科学现象进行初步的认知、探究的自然状态。古希腊时期、我国周秦时期对科学规律朴素认知的主客体关系就属于科学自在。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产生对科学自然的认知与了解,初步形成对天文、地理的被动认知关系。人类社会实践把科学现象纳入人类的实践过程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科学自在进入到以人为活动主体的科技自发。

科技自发是人类开始有意识或主动地开展科技认知并利用科技规律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人类在生产力发展中通过对科学自在状态的主动认识而走向科技自发,加强了对科学的认识与利用,形成了人类社会属性的技术,由此进入科技作为主要介质改造世界时期。科技自发状态下科技发展多是个人兴趣性行为,科技自发下的科技遵循偶然性、自发性及内在路径发展。

科技自觉是人类主动、前瞻、规划性地认知科技规律的过程。人类科技实践活动所指向的科学问题不断超越人类的实践范围,人对科技研究的规划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使科技自发向科技自觉转变,从而加快科技发展速度。科技自觉下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规划,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控制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制约科学技术发生作用的范围,形成科学技术社会化特征。科技自觉下人类根据既有科技知识前瞻性地设定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一定时代人类实践的产物,现代则呈现科学问题提前化的趋势,即人类的实践活动还没有遇到相应的科学问题,但人已经通过抽象思维预设了科学问题,这是科技自觉的重要表现。科技自觉下人的创新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创造出一个符合人类需求的相对独立的人造世界。随着人对自然改造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通过社会外力促进科技系统性与自觉性不断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化行为,也提高了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更替与积累速度。

科技自觉下的科技创新

1.科学实验条件成为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科技发展是以科技客体为对象、以科技方法为中介、以科技行为为动力的科技探索过程。科学自在与科技自发状态下,科学研究主要以对自然进行观察为主,但科学现象的时空条件限制了人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到科技自觉状态下,主动创造实验条件为研究提供现实可能成为主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方法是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科学实验的受控性、推理的逻辑性与严格的实验检验使其在多方面优于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把研发的实践活动与理性的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实验作为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探索,不仅能够为科学理论提供新证据,还能够对科学理论进行验证,而且有时会产生与既有科学理论不相符甚至相反的经验事实,在经过严谨思考后产生新的科学理论。

2.科研主体由个体转向科学共同体。科技自发下的科技相对较单一、系统性也较弱。18世纪中叶以前的科学技术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学者、工匠独立分散完成,没有形成供技术人员协同、交流的社会组织。18世纪末,一些科学组织在政府促进下逐渐有序联系成为带有“官方”特点的集体活动,科技发展的协同性提高,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当前,科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事业,形成了职业化的组织,已发展到专门化的阶段。科技自觉下科学研发的协同性对实验设施的数量与规模化要求使科技基础设施呈现集聚特征,单体设施与集群设施融合度更高。而科学共同体促进了科学家的信息交流与联系,同时科学共同体也通过组织力量完成个人难以胜任的工作。

3.科学技术由小科学转变为大科学。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细分为越来越多的新学科,新学科的建立主要由学科分化,而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融合发展越加突出,分化与综合共同促进科技进步,科学研究的大科学性质日渐凸显。20世纪后,科技发展的社会化、复杂性与系统化特征日渐突显,小科学发展为大科学成为重要趋势。现代科学已由小科学发展为大科学,大科学是为解决特定任务而由科学共同体利用社会资源而完成的巨大科学任务,是科学大规模社会建制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整体化的发展结果。国家级和国际级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大科学研究需要周密的计划与前瞻安排,需要社会对科学研究作统一安排与协调。大科学时代的科技项目已由区域性项目转化为国家项目甚至国际规模的研究项目,社会支持系统也日益扩大和完备。在现代大科学发展中只有具有较强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的政府和企业才能够建立现代“大科学装置”承担大科学研究任务。比如,美国的很多科技发展得益于美国政府的研究支持及超级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而我国在量子物理、航空航天、高铁、北斗导航方面的成功则得益于政府及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主导的创新体系。

科技自觉下科技强国建设路径

科学活动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现,科技自觉下科学本身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使其成为规划科学,国家和社会对科学活动的协调功能日益显著,也被引入世界各国政府的重大决策范围之中。

1.建设基于科学共同体的大科学装置是应对大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技自觉下的科技创新由科学共同体承担,而大科学装置是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载体,我国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依托科学共同体及大科学装置完成。现代科学已进入基于复杂系统跨学科实验基础上的大科学时代,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建设大科学装置需要制度保证、成本优势、集聚效应、载体建设与科技品格。我国大科学装置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需强调战略规划在创新中的中枢主导地位,聚焦前沿科技,科学合理、分步骤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

2.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奠定全球科技治理能力的基本保证。科技自觉下的科技规划是科技主体主动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建立全球科技治理的基本条件。现代科技创新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不断提高,各科技强国都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发展特点与要求确立全球独特的基于竞争需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我国应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核科技、信息技术、新能源与健康科学方面强化战略能力,同时,还要协同全球创新资源,开发国际性科研项目。

3.集中创新资源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深度突破。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剧烈的环境下,科技创新应注重核心技术的深度突破,并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科技投入、研发、产出与产业体系。此外,我国创新体系不仅要跟踪国际热点,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发展优势导向与需求导向技术。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演化研究”(16BGL03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黄琲  

排版编辑:黄琲

来源:cssn_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wMjMxNA==&mid=2650131835&idx=4&sn=22daae1af2ba2f410adf9ba069f3c3b5&chksm=87e75f3eb090d62855382dc414653bcbba280d7ec4eae45556d8faae78acbdf1e4697df6a5b9&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强国 科技自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