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互花米草成为“超级入侵者”机制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09-20

rooting-4023264_640.jpg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科研团队发现了恶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侵占我国滨海湿地的遗传进化机制,有利于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互花米草扩散的原因,为从源头上治理互花米草蔓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生态学》。

互花米草因有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的功效,在上世纪70年代被我国引入,然而因其迅速繁殖扩张,威胁海岸生态系统、影响湿地滩涂养殖、阻塞船道等,已被列入全球最具威胁性的100种外来生物名录。中国是受其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2014年起,厦门大学教授李庆顺、教授张宜辉和助理教授张原野带领的科研团队,从分子遗传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角度,采用DNA指纹技术,对来自入侵地中国沿海7个省市的10个区域及原产地北美12个州的15个区域的250个样本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这些入侵地植株全部是最初从美国引进的3个生态型的杂交后代,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这也意味着,互花米草的引种和扩散发生在杂交后。

不过,这仅仅是互花米草入侵的开端。通过进一步测量以上25个区域来源的植株性状,研究团队发现,3个基因型间的杂交还通过整合两种不同的生长能力即纵向生长能力和横向扩张能力,从而产生了超强的基因型,正是这种新的超强基因型因具有生长和繁殖的优势而被自然选择保留,成为互花米草恶性入侵的主要驱动力。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9/349741.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互花米草 入侵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