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刘永椿课题组新进展:突破量子反作用极限的腔内压缩光力冷却方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13

来源:两江科技评论

近日,清华大学刘永椿课题组报道了突破量子反作用极限的腔内压缩光力冷却方法,相关成果以Intracavity squeezed optomechanical cooling题发表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上。(https://doi.org/10.1002/lpor.201900120)

近半个世纪以来,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对包含大量原子的宏观机械振子的激光冷却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前沿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在量子信息处理、量子精密测量和基础量子理论检验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光与机械振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量子反作用,传统的边带冷却方法受限于量子反作用极限,导致基态冷却只能在边带可分辨条件下实现,即要求机械振动频率大于光学腔的耗散速率(wm > k)。然而宏观机械振子振动频率通常较低,而且振子质量或尺寸越大其振动频率越低,因此难于满足边带可分辨条件,利用边带冷却方法无法实现基态冷却。

针对上述难题,研究团队提出利用腔内压缩的方法来实现振子的基态冷却。利用具有腔内压缩效应的光学腔,在腔内部产生压缩态光场,利用量子干涉效应,将所有通道的耗散引起的噪声在腔内发生干涉,从而消除量子反作用引起的加热效应。通过压缩泵浦光场与冷却光场振幅和相位的匹配,由耗散导致的加热效应安全被抑制,使得净冷却速率大大提高,且冷却极限大幅降低,完全突破了量子反作用极限。

20191013040418_243182.jpg

1:方案模型图,利用二阶非线性晶体在腔内产生压缩光场,用于冷却机械振子。

通过与边带冷却方法(SB)和压缩光驱动冷却方法(SD)进行比较,可看出研究团队提出的腔内压缩冷却方法(IS)具有最低的冷却极限,该冷却极限完全不再受光学腔耗散的影响,即使在边带远不可分辨条件下(k >>wm), 仍然能够实现基态冷却。该研究为实现宏观大质量机械振子的基态冷却奠定了基础。

20191013040419_343982.jpg

2:三种方案冷却极限与光学腔耗散的关系。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lpor.201900120

来源:imeta-center 两江科技评论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NDgwMjI0MQ==&mid=2247489049&idx=1&sn=6a3809de8a50d47fbd971410252c159f&chksm=fb77c2b7cc004ba19e58881ca501f036f4d8587baa8c9b3c3c4d083c43bfa4b548c340006968&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量子 科技新闻 量子效应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