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假新闻成为一种“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办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15

图片3.png

对于假新闻来说,“病毒式传播”可能并不仅仅是一种比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网络风险研究人员近日利用模拟传染病传播的工具分析发现,假新闻的传播就像埃博拉病毒一样。“我们想找到切断传播链条的最有效途径,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信息进行修正以及训练那些最容易被攻击的目标群体。”管理学和工程学教授 Elisabeth Paté-Cornell说。

研究中使用的模型来自于一个传染病(可多次传染同一个人)预测模型。科学家们用它来研究有多少人对这种疾病“易感”——在这项研究中则是有多少人会相信假新闻。此外,改造后的模型还关注暴露在假新闻下的人数,多少人确实被“感染”并相信了新闻内容以及有多少人会传播这条假新闻。

研究者表示,和病毒非常像,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多种类型的假新闻会削弱一个人的抵抗力,使他们越来越容易受到“感染”。此外,一条假新闻出现的次数越多,尤其是来源具有权威性时,就越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那又是什么使假新闻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呢?在社交媒体中存在一个得到充分证明的模式——“权利法则”,即如果信息的目标受众是数量相对较少但拥有大量追随者的有影响力人士,那么这些信息复制得最快。

此外,研究者还分析了网络喷子和机器人在传播假新闻过程中的相对有效性。这里的机器人指的是模拟人类的自动化程序,它十分擅长传播大量内容很少但高度情绪化的信息。这种信息在聊天室(聚集着一群观点相似的人)里传播得非常快。尽管机器人比网络喷子更容易被发现和阻挡,但它们有相当大的力量激怒那些已经有相同想法的人。与此相对的,网络喷子通常是真实存在的个体,他们传播的是更有说服力的故事和表情包,可以更好地说服那些不那么信服、想要更多信息的人。

备受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假新闻能够被预防吗?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就像其它犯罪行为一样,虚假信息不可能消失,但通过研究它们是如何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我们或许能够作出反击。将来,社交媒体平台或可以更快速地识别出可疑内容,为其附加警告或者干脆隔离这些假新闻。不过研究者也坦言,这样的做法面临着挑战,一方面这增加了财政投入,另一方面也存在不方便和限制自由表达的风险。Paté-Cornell 表示,假新闻的危险应该被作为一种战略管理风险,就像我们分析旨在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所带来的风险一样。她说:“这是一个如何最好地管理我们的资源以将风险最小化的问题。”

谈到假新闻的未来,研究者表示了忧虑。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用假新闻或经过深度加工的假视频来定位目标人群将变得更加容易。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让创建一支由更有影响力的机器人组成的大军变得更容易。想象一下,这些机器人似乎与目标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家乡、个人兴趣或宗教信仰,而这种高度定向将使信息更具说服力。当然,人工智能在识别所有形式的虚假内容,对抗这一灾难方面也有着巨大潜力,但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谁会在这场新时代的军备竞赛中获胜。

科界原创  

编译:Max 

审稿:alone 

责编:张梦

原文链接:

https://scienceblog.com/511234/how-fake-news-spreads-like-a-real-virus/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假新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