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潘梅、苏成勇教授团队配位超分子自组装系列研究进展综述发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22

来源:中山大学

    基于配位作用组装的金属-有机配合物体系具有来自于金属、配体、客体等多中心的光子吸收、能量传递、荧光发射的模式组合与机制,因而产生了区别于其他纯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独特发光性能与潜在应用。其中,具有白光发射和光色调节性能的单相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材料在过去二十年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在照明和显示、传感和检测、防伪和成像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校化学学院潘梅教授和苏成勇教授团队在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发光材料的机制与应用探索领域开展了特色性的研究工作,实现了一系列光功能导向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材料的合理化模型设计与可控合成,探索了新型传能与发光、光调制、光转换的机理与机制,建立了独特的光学应用器件模型。如利用配位键动态活性的后合成剥离策略,可逆转换配位材料空间维度,获得了具有层间/层内荧光调控开关特性的超薄2D配位发光材料(Nat. Commun., 2018, 9, 2401);利用ESIPT多能级配体激发态过程,构筑了超快速专一性水分子光响应配合物薄膜器件,以及用于F离子、温度、溶剂等的荧光探针材料(Nat. Commun., 2017, 8, 15985; Chem. Commun., 2018, 54, 6304; Chem. Eur. J., 2018, 24, 10091);利用异质同晶配位特性和区域控制各向异性外延技术,获得具有异质结超晶格的多稀土MOF单晶,实现多层次间隔色域可调发光,建立了光谱—空间编码结合的单晶光学微器件、双通道高等级编码配合物材料、单金属单相/多金属单相配合物白光与混光材料等(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4582; Chem. Commun. 2015, 51, 12533; Chem. Eur. J. 2016, 22, 2440; Chem. Commun. 2014, 50, 7702; Inorg. Chem. 2015, 54, 5707; Chem. Mater. 2012, 24, 1954)。
 


超分子配合物中红绿蓝三色中心发光产生单组分白光
 

         结合上述研究及国内外同行其他成果,潘梅教授和苏成勇教授等总结了过去20年来单相白光/调光超分子配合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和总结了该类材料体系中白光发射与光色调节的机理与机制;总结了材料构建的基本策略;比较分析了单/同核金属配合物、异核金属配合物、客体包合配合物等三种类型的单相白光配位超分子材料的典型范例。同时,他们还分析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Phase White-Light-Emitting and Photoluminescent Color-Tuning Coordination Assemblies”为题发表在Chem. Rev.上(Chem. Rev., 2018, 118, 8889−8935)。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团队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高校科研业务费、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8b00222


超分子配合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