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学院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古鱼类学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23

来源: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在孙柏年教授的带领下,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古植物学研究并取得了大量丰硕成果,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古动物学的研究工作。近日,该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古鱼类学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古脊椎动物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https://doi.org/10.1080/02724634.2018.1442840)。本文通讯作者为闫德飞教授,第一作者为2015级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士研究生杨涛,兰州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此研究成果为团队开展青藏高原鱼化石与环境变化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近年来,古生物学研究团队的闫德飞教授多次率团队成员赴柴达木盆地进行野外考察,在艰苦的野外条件下采集到来自约三千万年前的保存良好的鱼类化石,通过形态学研究与系统分类位置讨论,将其中部分标本鉴定为鲤科裂腹鱼亚科鱼类,并建立一个新属—古裂腹鱼属(Paleoschizothorax)。裂腹鱼类为特产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高原地区的一群鲤科鱼类,也是鲤科鱼类中唯一适应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类群,其形成与演化都与地史时期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裂腹鱼在地质历史时期上的分布,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青藏高原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等方面的宝贵信息。

  在之前的研究中,完整可靠的裂腹鱼类化石记录相对匮乏。本次研究中所报道的化石为截止目前时代最古老的可靠裂腹鱼化石,这证明裂腹鱼的起源时间不晚于渐新世。研究认为,裂腹鱼的起源应当与始新世—渐新世界限全球气候骤冷有着紧密联系,有助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去了解这一全球气候事件对于亚洲环境的影响。同时研究还认为柴达木盆地在渐新世时期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温暖,而自中新世以来的强烈构造运动,导致了裂腹鱼类在此地的迁移及部分种属的灭绝。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26)资助。


古生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