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为什么会让 4000 万中国人饱受折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24

来源:丁香园

本文作者:陈以寒

痛风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948 年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痛风仅为 2 例,到 1958 年,有记载的痛风也仅为 25 例。如今,根据《2016 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估计,我国痛风患病人数在 1400 万~4200 万之间,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之中。

此外,国家风湿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 48.28 岁,正呈现年轻化趋势。如今,痛风更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 2 大代谢类疾病。

为什么痛风这种疾病能让几千万中国人都饱受折磨?  

折磨几千万人的痛风,不仅是疼痛

提及痛风带来的痛苦,顾名思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痛」。 

痛风到底有多痛?

17 世纪英国著名内科医生 Thomas Sydenham,他同时也是一位被痛风折磨了 34 年的患者。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让他对痛风的描述被医学界奉为经典。 

「凌晨两点,病人突然被剧痛惊醒。脱臼一般的疼痛先是从大脚趾袭来,然后在脚踝、小腿、关节之间游移不定。病人颤抖着,身体轻微发热。疼痛随着时间愈演愈烈,直到最后他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更别说一个人在房间里走动时产生的震动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疼痛的分级,痛风处于 3~4 级之间,这意味着重度且持续的疼痛,不用药无法缓解。「受不了,半夜痛得大叫」「一个大男人生生疼哭」。每个痛风患者都对发作时钻心刻骨的疼痛印象深刻,在痛风发作期间,79% 的患者会因疼痛和住院治疗而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但痛风绝对不只「疼痛、止痛」这么简单。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这种晶体正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罪魁祸首。

如果在痛风发作后仅仅止痛而不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使得这种晶体永久沉积,就会形成痛风石。这是一种白色、豆腐渣样的物体,硬度和石子类似。这些坚硬的「石子」常常出现在耳廓、脚趾、手指、手腕、肌腱等处,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肿大隆起。

20191024160259_347457.jpg20191024160259_36d142.jpg

痛风造成的关节隆起(周祥医生提供)

这些「石子」不仅会让沉积的位置肿痛、变形,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溃烂,引发伤口感染,甚至可能压迫神经、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失去正常活动的能力。

除了对肢体的影响外,痛风还可伴发肾脏病变、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如果一直得不到妥善治疗,痛风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在这一阶段,患者死亡率高达 2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痛风可能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但它并不是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

得的人多了,治的人却太少

痛风和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5%19% 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得痛风。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医生会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等药物,为患者消炎、止痛;而从长期来看,则需要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

一般来说,只要按医嘱控制饮食、服用药物,将血尿酸水平长期保持在 360μmol/L 以下,将沉积在关节的尿酸溶解,就可以有效控制痛风不再发作。

但现实是残酷的,我国的痛风控制治疗现状并不乐观。调查显示,痛风患者中,仅 10~46% 能够遵循医嘱进行降尿酸治疗,60% 的患者依然存在痛风反复发作并进展加重的情况。

一边是严重的疾病后果,另一边是可控制的治疗方案,为什么痛风在我国的控制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得的人多了,治的人却太少。

引起高尿酸血症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不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如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红肉、动物内脏、啤酒、海鲜、含糖饮料等。这些高嘌呤食物会在人体内转化为尿酸,增加痛风的患病风险。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报告(2015)》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达到 32.9%,已经超过推荐摄入量上限 30 %。这些脂肪的主要来源正是高嘌呤的动物肉类,此外,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的摄入量略显不足。

20191024160259_39172c.jpg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报告 2015》解读

大家有钱了,吃得更好了。现有饮食习惯下,我国居民尿酸水平普遍偏高。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却并没有随着尿酸的水平同步升高。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痛风病因的正确认识。许多人认为,痛风只是「变老过程中的一部分,只要在发作的时候及时止痛就行」,有的人甚至会选择「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错误观念使得患者忽视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此外,大多数情况下,痛风的发作次数需要服用降尿酸药物半年后才会明显减少。在此之前,服用降尿酸药物还可能会诱发痛风的发作,因此,患者容易认为降尿酸药物无效而选择停药。

对于没有受过医学训练的普通大众来说,不知道如何控制痛风发作、不清楚痛风对人体可能造成的长期伤害是很正常的。

值得警惕的是,当痛风患者想要了解相关信息或是寻求疾病治疗方法时,他们能获得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一项对 85 个网站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50% 的网站未提供有关痛风发病机制的信息或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未强调降尿酸治疗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即使患者及时就诊,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到最合适、最科学的治疗。

即使在美国,医生给患者处方降尿酸药物并监测血尿酸,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降尿酸药物的比例也不足 50%。而国内医生接受过规范痛风诊治的培训的比例不高,情况可能比国外更糟糕。

国内风湿免疫科专科医生人数约为 1.2 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些基层医院并无风湿免疫专科医生,使得很多痛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不够理想。

此外,国内医院门诊量大,在短短几分钟里,即使是风湿免疫科的专科医生,也很难针对每一位患者做出详细的解释。一些在医生看来浅显的「常识」,对于患者来说却可能并不简单。

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造成痛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从而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有不肯吃药,有的吃不到药

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终身性疾病,但许多患者对药物有着天生的抵触情绪。「是药三分毒」的观念深入人心,许多人认为只要开始服药,不仅会产生依赖性,更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副作用。

因此,许多痛风患者即使在痛风发作时因为难以忍受疼痛开始服药,也总会在急性痛风症状消失后就自作主张停药。

但真正的临床治疗是需要合理看待风险收益比的。以国内首选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别嘌醇为例,它确实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超敏反应剥脱性皮炎,但该病发生率仅为 0.1~0.4%,而且可以通过 HLA-B*5801 等位基因筛查规避风险。长期服用别嘌醇除了降低尿酸控制痛风发作外,对肾脏、心脏也有保护作用。

有的不肯吃药,有的则是吃不上药。药价上涨、供不应求,是患者长期服药路上的又一阻碍。

据国家发改委通告显示,2012 年别嘌醇片市场销售均价约为 5.8 元一瓶,2015 年 1 月起提高到 23.8 元一瓶,价格翻了近 4 倍。

20191024160259_3c453c.jpg

发改委网站截图

尽管别嘌醇片在 2017 年被列入国家医保甲类范围,但由于原料药垄断问题,这一政策并未充分减轻患者长期服药负担。

在一二线城市的部分药店和医院,别嘌醇片甚至出现断货。2019 年 7 月,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发布一则紧缺药品询价公告称需要采购别嘌醇 2000 片,但该药物网上无法供货。

这就导致不少痛风患者只能转用非首选治疗药物非布司他。但非布司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心脏相关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2017 年美国 FDA 已就此发出黑框警告,冠心病高危人群应慎用非布司他。

此外,部分痛风患者为了省钱,甚至会选择购买印度产的非布司他,更是埋下了药物安全隐患。 

受限于疾病认知、药品供应与患者个人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量痛风患者未按医嘱服药治疗,从而增加痛风反复发作、病情恶化的风险。 

怎么办?医生要说,患者要听

最后,我们能做什么?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可参考2016 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调整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此外,定期体检也有助于监测尿酸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限酒;减少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的摄入;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大量饮水(每日 2000ml 以上);控制体重;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规律饮食和作息;规律运动;禁烟。

而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痛风的患者,不仅需要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更应当正确认识并重视这一疾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尿酸,并定时复诊,调整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达标,才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痛风让数千万中国人饱受折磨,而「遵医嘱」这简短的三个字,就能让大多数痛风患者免受发作之苦。

只可惜,有太多人没能做到。(责任编辑:刘昱)

致谢:本文经内科学风湿病专业硕士丁香诊所 聂顺利医生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李谦华 主治医师交叉审核

来源:dingxiangwang 丁香园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g0MzMwODA0MQ==&mid=2653367830&idx=1&sn=4c2d04bd2c8fc3089d0f68f936f22ff4&chksm=5e32df70694556662178effe807de63af12a5282c42ab94379e19d958ceca77d01a8777731b1&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健康 药品 养生 痛风 尿酸高的饮食 嘌呤 尿酸高的症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