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铃木章:在思考中将灵感化为现实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29

来源:科技导报

一副金属色眼镜,一身黑色西服,交谈时喜欢将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胸前、两个大拇指上下转动——这就是89岁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北海道大学荣誉教授铃木章10月26日展现在中国青年学子眼前的形象,一丝不苟中蕴藏着睿智。

铃木章因在“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做出的贡献,与理查德·赫克、根岸英一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其中,卤代烃与有机硼化合物在钯催化下发生的偶联反应被命名为“铃木反应”。参加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期间,铃木章来到温州肯恩大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名为“‘铃木反应’之路”的讲座。获得诺贝尔奖后,铃木章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多少岁,但我希望继续从事能对年轻人有所帮助的工作。”事实上,获得诺奖后的这10年间,铃木章始终活跃在科研以及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中。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铃木章始终精神矍铄。他一边在舞台上走动,一边结合屏幕上的PPT做演讲。主办方为老科学家准备的单人沙发一直空着。他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听众们解释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以及该发现在包括医药品、电子工业等行业的实际应用,讲述细致,神情专注。这种一谈论起科学就沉浸其中的投入感,让现场师生深受感染,不时致以热烈掌声。

“获得诺贝尔奖非常难,您在成功实现铃木反应前,经历了多少次错误与失败?”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温州肯恩大学数学专业一位大一学生这样问道。

“诺贝尔奖很难吗?”铃木章反问,台下一阵笑声。铃木章解释说,铃木反应其实就是简单的基本反应,难就难在之前没人想到用金属做过渡反应,以及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和催化剂控制。“反复试验的过程是枯燥复杂的,但研究过程中只有设想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学习、思考中慢慢将想法变成现实,我只是在这上面不断尝试,所以你们也可以。”语毕,掌声雷动。

当然,兴趣是支撑反复且枯燥实验的重要基础。“著名有机化学家菲泽夫妇合著的《有机化学手册》一书,我曾反复阅读33遍,这本书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也因此最终选择进入大学攻读有机化学。”铃木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内涵。

近年来,铃木章曾多次到中国各大院校演讲,“Compound”是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汇,即混合物、化合物。他把这个词用于强调各国青少年间交流的重要性。“交流会产生许多化合反应,国际化的交流可以体验当地的文化、感受当地的建设,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铃木章说。

来源:STReview 科技导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M4MDkyMA==&mid=2650923660&idx=2&sn=9380820645559fe67916c065cfeb240f&chksm=84c8fe9bb3bf778dcb295a34d62d0453a868f4f594708557c3e04eb7cde047e44337cc5c634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诺贝尔奖 铃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