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Psychiatry:人脑类器官移植后大脑会发生什么?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10-25

来源:brainnews

人脑类器官培育技术的出现,为研究人脑发育、模拟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人源性的实验模型【1】。围绕人脑类器官,大量的研究已经在解析早期人脑发育机制、人脑进化、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展开【2】。而将人脑类器官用于移植、修复大脑神经环路的研究,目前的报道仍然较少。人脑类器官可否植入深部脑区?移植后能否整合进宿主神经环路?以及是否能改善宿主行为缺陷?这些都是领域内亟待探究的重要科学问题。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刘妍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何水金课题组在Molecular Psychiatry合作发表论文:Human cerebral organoids establish subcortical projections in the mouse brain after transplantation,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适用于深部脑区移植的人脑类器官体外构建,并将其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脑区(前额叶皮层)后可建立皮层下跨脑区投射,移植后的人脑类器官与宿主神经环路发生整合并促进免疫缺陷小鼠行为学改善。

wt_a42312020026143528_09fe7f.jpg

wt_a62322020106143528_0ee82c.jpg

图1 Small organoids的构建

此研究通过培育方法的改良,在体外得到尺寸较小的人脑皮层类器官;将其移植到小鼠的前额叶皮层,免疫染色和脑片电生理记录结果表明人脑类器官能够在鼠脑内存活并逐步成熟;光遗传细胞系的构建结合电生理结果证明移植的人脑皮层类器官可与宿主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移植后的人脑类器官可在鼠脑内建立跨多脑区的皮层下长距离投射并促进了免疫缺陷小鼠恐惧记忆的获得。

wt_a42312020026143529_146d8b.jpg

图2 类器官移植后整合入宿主神经环路并发生皮层下脑区投射

综上,该研究的结果阐释了人脑类器官深部脑区移植能够存活并具有成熟的电生理特性,在宿主脑内发生长距离投射并能够整合进宿主神经环路、促进小鼠行为学改善。该研究,为未来移植人脑类器官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刘妍教授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何水金教授为此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董新(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19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徐世博、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1. Amin ND, Pasca SP. Building models of brain disorders with three-dimensional organoids. Neuron. 2018;100:389–405.

2. Chen, H. I., Song, H. & Ming, G. L. Applications of human brain organoids to clinical problems. Dev. Dyn.248, 53–64 (2019).

来源:brainnews brainnews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EyOTE3OQ==&mid=2649578337&idx=1&sn=0fb5048e439fd086a1eee72b023011de&chksm=f2edbd95c59a3483826d0e758c1a31303c2bf6f45bd0cf747b7a314050679bf09f516b36aab9&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器官移植 神经环路 脑类器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