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2019)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成功召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9-10-31

        

2019年10月11日至10月14日,第十七届(2019)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宣部出版局原巡视员刘建生、中宣部出版局报刊处杨震林处长等多位领导嘉宾出席会议并作报告,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293个编辑部共400余名专家与代表参会。

为推动我国期刊全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本届大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我国期刊全面发展”为主题,探讨自主创新时代下期刊的新型媒体生态发展之路,深度解读期刊现行政策,借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东风,应对转型挑战,与行业内期刊在开放获取、媒体融合、知识服务等新型出版业态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谋期刊业的美好前景。

图1 期刊大会会场

大会有四个主要议程:大会开幕式(领导及各主办方讲话)、获奖论文代表颁奖、专家报告及获奖论文代表学术报告与交流。

一、  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宋培元主持,并介绍到会领导嘉宾。到会领导嘉宾有:原中宣部出版局刘建生巡视员、中宣部出版局报刊处杨震林调研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孙成显副所长、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乔晓东副总经理、中国期刊协会刘泽林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任胜利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张昕副理事长、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张伟副秘书长、北京科技期刊学会刘元春主任。

图2 期刊大会主席台领导、嘉宾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孙成显副所长代表主办方致辞,系统的总结了中信所在统计源期刊、精品期刊、领跑者5000优秀论文的评选及推广等工作的情况,并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部署,在沿线国家逐步展开项目与课题合作等情况。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乔晓东副总经理代表主办方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致辞,同时介绍了情报行业、期刊行业及万方数据的发展现状。万方数据多年来顺应国家科技发展需要,以开放获取、精准服务不断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知识服务平台将不仅仅是信息和数据的聚合地,更将是知识服务生态的创建者。今后,万方数据将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围绕科研需求,提供更精准的学术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开放获取的服务生态,使科技创新与科研产出更智能,让资源的保障与服务相融合,使服务拓展更快捷、更安全、更精准。

二、获奖论文代表颁奖仪式

本次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期刊协会副理事长刘泽林主持颁奖仪式,首先颁布获奖名单并对征稿情况做了介绍:本届大会在期刊创新发展、学术质量、期刊伦理规范、媒体融合发展等相关热点方面,进行征稿。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论文113篇,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论文评审中采用万方数据相似性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检测,由评委会评出一等奖15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45篇,论文已收录于《第十七届(2019)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中,由主办单位联合颁发获奖证书。这些论文充分展现了期刊人的不懈的专业追求,更反映了期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在场的各位领导为论文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

图3 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三、专家报告

专家主题报告环节,针对本次大会的主题,大会邀请了六位行业知名专家做了非常精彩的专题报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期刊的创新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和解读。

原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刘建生作报告:《跨界集成  协同创新》。报告高屋建瓴,从“大局、大势、大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国家对出版工作的特别重视,按照中央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宣部、出版局、直属机构、学协会等进行调整。同时,顶层设计方面多次强调出版工作的重要性,给予政策、经费等各方面支持,发展形势是好的,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发展、出版作为全社会的供给侧、在科学和技术之间、我们的传播方式和效果都让我们看到的短板,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最后,报告指出:媒介融合是出版业的大事,“互联网+”要解决两张皮问题,跨界集成,协同创新,不仅仅要成为我们的口号,更要成为我们的行动。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任胜利报告《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报告围绕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展开。首先对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意见》进行解读,明确“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定义和评估标准,重点介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其次,任秘书长分别从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现状、国际学术出版的动态与趋势、提升学术影响(竞争)力的举措三个方面对提升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力进行思考,需要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价中心潘云涛主任报告为《评价引领建设良好期刊生态》。基于科技期刊生态系统,指出现阶段科技期刊的数量和影响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匹配,科技出版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科技期刊推广平台比较分散、传播力较弱,对存在缺失诚信、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不良期刊惩治等多个问题,重点梳理了科技部已做的工作:构建基于客观科学计量指标体系的科技期刊综合评价金字塔体系;国家层面打造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展示平台,主动向世界推介中国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员,扩大国际话语权;开展科技期刊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发布工作;建设中国卓越论文数据库,引导科技评价实践活动中客观合理使用论文产出成果和指标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支撑科技强国和一流期刊建设。

下午大会由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资源总监/大会秘书长卢东先生主持。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张莹副主任,题目《超越论文  服务发展》。张主任详细介绍了Light的办刊宗旨、发展历程、现在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方向,最终目标是实现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融合,重点分享了期刊在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体现的不仅仅是一本期刊的发展,是一群期刊人的奋斗,更是中国期刊走向世界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网络化委员会主任曾建勋,题目《开放期刊的开放评价》。曾主任系统的介绍了开放获取运动产生的国内外背景、开放获取的方式、开放获取期刊的趋势、版面费情况、期刊开放评价的影响、评价指标、期刊开放平台等,全面的梳理了开放期刊的开放获取与开放评价的现状,重点推出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并向代表介绍了现已合作期刊和提供的相关服务。

中国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赵勇副处长,题目《科研不端治理的国家模式及比较研究》。报告梳理了科研诚信产生的背景,通过对科研诚信政策收集与整理,对我国科研诚信政策的基本布局进行分析:起步较晚,政策量随热点事件波动;教育部、科技部主导,多部门参与治理;元政策不足,遵照意识不强;侧重事后管理,对事前的科研诚信教育强调不够。通过行为定义、管理机构职能、处理措施、案件记录制度对主要国家科研不端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昕,报告题目《新时期学术期刊政治把关工作的思考》。报告首先提出了学术期刊政治问题,用事实案例和数据说明学术期刊政治问题的普遍性;其次,对学术期刊典型政治问题例析;再次,总结了学术期刊政治把关的特点;最后,提出处理政治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对学术期刊从业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四、获奖论文代表学术交流报告

获奖论文代表交流部分由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期刊合作中心刘磊主任主持,本届大会共邀请八位作者作为代表分享期刊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肿瘤预防与治疗》编辑部的英文编辑钟若冰,报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的探索》。报告以中信所发布的权威数据做统计,反映出我国现在已经是科技论文产出大国,却是科技期刊弱国,造成了“期刊水平不高导致论文外流,论文外流导致期刊水平下降”的恶性循环。为大家提供很好的启示:他们具体从“内容国际化、形式国际化、语言国际化、宣传国际化、出版国际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报自然科学版、军事科学版执行主编张建业,报告《学术期刊编辑保鲜策略探索》。报告从“机构改革注入活力,流程再造激发活力,传道解惑保持活力,学术研究创造活力,家国情怀颐养活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的保鲜策略。

《飞航导弹》编辑部编辑、“海鹰资讯”新媒体平台负责人方圆,报告《智媒视域下,学术期刊编辑思维的转型》。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编辑、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中得到全方位的应用,其高速发展必然推动着学术期刊由数字化出版向智能化出版的阶段迈进。要想使人工智能技术得以融入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我们期刊编辑的角色、观念和思维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具体要在编辑思维上做到三个转型:一要由“内容思维”向“产品思维”转型,二要由“数字思维”向“数据思维”转型,三要由“线性思维”向“平台思维”转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的江雨莲,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在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在医学期刊编辑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人工智能都大有用武之地,具体包括:选题策划与论文约稿环节,医学论文初审与同行评议环节,医学论文编辑加工与排版、校对环节,医学论文推送与传播环节,等等。这将势必大大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量,让其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具有创造性、思想性和需要感性经验及价值判断的工作中,体现编辑更高的社会价值。但人工智能在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中应用也会面临技术、伦理、版权与责任、价值观判断、人才匮乏等方面的挑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电子与封装》杂志主编余炳晨,报告《移动互联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版权问题》。对于AI出版物能否被授予版权的评判原则,可以归纳为AI出版物能否在其独创性及由此带来的相关价值上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作品的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作品的AI出版物即可被授予版权。他提出可以借助于一种类似“图灵测试”的测试手段或体系工具,如果AI出版物已与具有独创性的人类作品无法区分,那么这类AI出版物也就可以通过注册授予版权。同时,报告中还提出了AI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慧农业》编辑部王元杰,报告《基于新媒体融合的科技期刊传播模式构建》。报告列举了五种基于新媒体融合的科技期刊传播模式: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推送”模式、“微书架”模式、“微书店”模式和“微互动”模式;2、基于新浪微博的“话题+”模式、“互动”模式和“推广”模式;3、基于今日头条的“同步”模式;4、基于视频社交平台的“短视频”模式和“直播”模式;5、科技期刊的APP模式。报告为我们科技期刊新媒体建设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中国科学院期刊在线云服务产品经理、科学数据存储库云服务平台产品经理姜璐璐,报告题目《云环境下科学数据出版探索与实践》。报告介绍了云环境下科学数据出版不同技术框架以及不同技术框架下科学数据出版探索与实践,并在框架体系指导下,实现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期刊云服务+数据存储库云服务”一体化数据出版平台,并为《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知识管理论坛》等十余个期刊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服务支持和运维保障。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编辑部副主任杨硕,报告题目《社群驱动出版的理念与实践——以Frontiers出版平台为例》。杨主任从国际视野的角度给我们分享了Frontiers这家开放获取出版平台的社群驱动出版理念与实践。报告介绍了社群驱动出版的核心理念、出版模式、出版体系、编委会组织架构、质量控制手段、同行评议模式和学术交流模式,总结社群驱动出版取得成功的关键,包括实行学术出版与期刊运营的完全分离,利用技术手段为参与者提供优质的编辑出版体验,维持高度的学术自治和出版质量等。

五、大会效果与思考

10月14日,为期两天的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代表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在互联网数字出版新技术的推动下,科技期刊必须完成转型升级,大会为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得到了与会嘉宾、公司领导、主办方领导的认可,赢得了绝大部分参会代表的满意,加强了编辑部对万方品牌的信任度,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当然,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及配合不够默契,难免存在一些瑕疵和问题,但最后都妥善的解决了问题,这与大家辛勤的工作和忘我的付出是分不开的,鉴于本次大会的得与失,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并运用到明年期刊大会的筹办过程中,希望我们能越办越好!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essp.org.cn/info/73963.jspx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学术期刊 核心期刊

推荐资讯